悬念,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点,强化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学语言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不断灵活地改变。
实践证明,死啃课本或教案上的教学语言而不顾学生实际的做法往往事倍功半。
三、注意讲究语言的艺术性与合理性
教学语言要讲究科学性,使用词句要准确表达所要阐明的问题,这是使用教学语言最基本的要求。除此之外,教学语言还要注意音量的高低,语调的快慢与节奏,以及吐字清楚等外部形式,以及恰当的比喻、拟人等手法,即讲究语言的艺术性。
教学语言呆板而无节奏,会使学生昏昏欲睡;讲话太快则学生来不及思考所讲的内容,会使学生产生消极心理甚至放弃听讲;语速过慢,会使学生思维受到抑制、精神涣散;口吃、吐字含糊不清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等等。所以教学语言应是吐字清楚,声音的高低和速度的快慢适合学生的思维习惯,语调自然而且抑扬顿挫,使之带有节奏感,这样学生听课时不易疲劳,在讲到重点内容或关键的地方时,应加重语气并放慢速度,这样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利于学生思考和作笔记。
化学教学内容中,有些概念、原理、理论往往比较抽象,如果照本宣科地讲解,往往越讲越糊涂,最终收效甚微。这时,就必须针对教学内容,在教学语言上作些“技术处理”,适当运用打比方、拟人等手法变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例如:讲解“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问隔”时,以“1升米和1升豆子混合体积小于2升”为例打比方,形象地说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隔。再例如:讲解“元素”与“原子”的区别时,如果用“中国”和“中国人”打比方来说明元素只有种类意义而没有数量意义,原子既有种类意义又有数量的意义,不仅生动易懂,而且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可以使教学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种艺术性必须适当合理,不能离开科学性这个前提,否则,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四、注意语言的适度性与系统性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教学语言虽然可以起到引导、点睛的作用,但绝不能过度夸大它,不能滥用讲授法,否则教师就成了牧师,课堂成了教堂。新课程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作为合作者,教师的教学语言作为一种手段要讲究适度性,教学语言要符合现代教师的身份,应该以平等的语气与学生交流,不能再以高高在上的权威面孔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作为引导者与组织者,教学语言应该具有系统性,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后应该用科学、简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整个过程必须具有系统性,否则课堂就成了一盘散沙。
另外,教学语言的使用,不管怎么讲究,都必须符合语法要求,符合逻辑顺序,并且尽量口语化,必须以规范的语言进行教学,也就是要讲究语言的合理性,这是使用教学语言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教师基本功底的的体现。否则,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不规范的语言习惯,对其它学科乃至日后的学习造成不必要的障碍。
有的人把教学称为艺术,教学语言则是表现这门艺术的一种主要手段。但要注意教师在讲台上演的不是独脚戏,教学语言也决不是教师在讲台上独白式的自言自语,它应当成为搭设在师生之间的一座知识与情感的桥梁和载体,通过它完成课程目标,通过它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认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通过它使师生的情感思想在教与学中互相交流、升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学语言在教学中不能不讲究。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