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的尝试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1-3-19 12:16:22 |
|
|
摘要:针对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一般存在“知识掌握缺乏系统性”、“言语理解和表达缺乏准确性”、“探索、获取知识缺乏主动性”等抑制思维发展的学习障碍,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发展学生思维的途径。主要以指导学生“学法”为出发点,从化学知识板块的建立、化学言语训练以及假设的运用等方面,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训练”、“自主探索、大胆假设”,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意识,达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现代结构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布鲁纳(J.S.Bruner)说:“教育不仅应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学科基本结构,获得优良的成绩,还要帮助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因素,因此,化学教学必须把发展学生的思维放在首位。下面就本人在实践中从学生“学法”的角度探索发展学生思维的教改试验谈点做法和体会。
一、引导学生建立化学知识板块
化学知识板块的建立,有利于逐步完善和充实学生的化学认知结构,为发展学生思维奠定基础。布鲁纳指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构把它们联系在一起,那么它们多半会被遗忘,而且在记忆中仅有短暂得可怜的寿命。”皮亚杰认为:“认识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因此,化学教学必须以明了化学知识结构为出发点,以完善学生的化学认知结构为主线,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中心,促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智素质达到最佳的统一。要达到这一目标,关键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形式,自主探索知识的发展过程,弄懂各知识点的内涵,感悟其相互关系,形成知识板块,并在大脑中储存。这些知识点、知识板块之间的立体交互、超链接,构成学生化学认知结构的知识链、知识网络和整体骨架。知识板块的形成,化学认知结构的组织和再组织,离不开学生思维活动,完善的认知结构又是思维活动赖于展开的基础,更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对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知识板块的理解层次,深度不尽相同,有些学生尚未真正突破某些知识难点。随着教学信息量的增加,各种信息之间的相互干扰也会增多,有些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某些学生中呈模糊状态。再者,不良的学习习惯和不当的学习方法,造成某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不全面、不准确,缺乏条理性和整体性,在解决问题时,只能按需查书,知识“生疏”,运用“笨拙”。因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尤为重要。我常采用“板块教学”的方法,即以板块为单位突破重点、难点,“读、讲、议、练”相结合。教师教学的重点是在:⑴把讨论引向深入,必要的诠释,适当的点拔;⑵发掘教材中培养思维能力的因素,设计能发展学生思维的教学程序。学生作为认知和思维活动的主体,通过自主感知教材内容,充分分析、综合,类比领悟,归纳演译等思维过程,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逐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形成完整的知识板块。
如《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本人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设计如下板块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新课。在复习化合价和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的基础上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教材,提出要求:⑴划分出层次,指出各层次的大意和层次之间的联系;⑵指出教材的中心内容;⑶挈取纲领,摘录知识要点。(用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回答)目的在于使学生整体感知教材内容,检查并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
2、师生共同讨论,剖析教材内容。⑴以H2还原CuO为例,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失氧发生还原反应,得氧发生氧化反应。同时发现,反应中H、Cu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变化。⑵引导学生从元素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分析,得出:被氧化、被还原的概念。向学生强调: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具有更广的适用范围。⑶提问:为什么有些化学反应,反应前后会发生元素化合价改变?再以Na在Cl2气中燃烧、H2在Cl2气中燃烧为例,引导学生从原子结构的观点分析,学生不难得出: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原因是由于电子转移引起的。⑷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得出各概念的定义及相互关系图(图略)。⑸以MnO2和HCl反应为例引导学生练习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法——双线桥法。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及自己的生活体验举例说明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⑺设置思考性问题:①指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实质;②举例分析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这样,由表及里,层层深入,让学生感受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逐步形成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完[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化学: 在化学教学中感受语言 下一个化学: 高中化学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