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开发利用综述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1-3-20 12:25:07 |
|
|
天然气作为一种能源为人类了解和(当作燃料)利用,已经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就在四川有了用天然气熬盐的记载。但是,作为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为社会所重视和大力开发利用应该以1925年美国铺设第一条天然气长输管道(路易斯安那州北部至德克萨斯州博芒特市)作为现代工业利用的标志,它不仅把天然气作为商品大量推向市场,而且促进了天然气的化工利用,开创了天然气利用的新时代。
凭借其在清洁性、经济性、方便性、用途广泛性和高效性等方面的禀赋优势,天然气在全世界许多地方,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代替煤炭或石油,用于居民生活、城市燃气、工业发电、化工生产等,成为有利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的“绿色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日益攀升,已经与石油、煤炭并列被称为能源的“三大豪门”,在全球一次性能源(指以自然形态存在的可利用能源)消费中,分别占了24.3%、37.5%和25.5%。据推算到21世纪40年代,天然气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将会超过石油并跃居世界第一能源。
相比之下,我国目前天然气利用率还很低,尚不足3%,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近几年来鄂尔多斯盆地、新疆、青海、川渝、海上以及油田伴生气等地天然气田的开发,提供了较丰富的气源;与此同时,在“西气东输”、“北气南输”、“海气上岸”、“LNG登陆”的大天然气能源战略指导下,在有关高压长输管道干线建成运营的基础上,我国的天然气管网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的展开,天然气开发利用已经进入一个持续、快速的发展时期。
自治区一直以来就是国家的能源大省,但以煤炭为主。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田的发现,既进一步强化了区域的能源优势,同时也为多元化能源结构调整带来了机遇。首先,根据初步的勘探结果,盆地总资源量为11.1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22%,其中,自治区境内资源量占全盆地资源量的41%;目前全盆地探明储量1.25万亿立方米,自治区境内天然气探明储量7900亿立方米。随着勘探程度的深入和勘探面积的扩大,自治区境内天然气储量将进一步增大。其次,途经鄂尔多斯市、包头市的自治区第一条天然气长输管道—长庆气田至呼和浩特天然气输气管道已经建成运营,管道年输气能力9.5亿立方米(增压后可达21亿立方米);规划中的长庆气田—乌海—临河天然气输气管道(输气能力年4-6亿立方米)、呼和浩特—集宁—兴和—张家口(输气能力年4-6亿立方米)天然气输气管道也正在筹建中。随着管道的不断建设和延伸,管网覆盖区域将进一步扩展。丰富的气资源、纵横的输送管道,为自治区天然气大规模、高速度、全方位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因此促成终端消费产业与中间制造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社会经济更加快速、健康、和谐的增长。
◆天然气终端消费产业
一、民用市场消费稳步推开
世界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表明,天然气首先进入大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实现城市能源的气化,是天然气发展过程中尤其是起步阶段的成功经验。结合环保工作,以中心城市和大城镇的能源气化为突破口,加强民用市场开发,也应该成为我们促进天然气产业发展的重要策略。
燃煤是城市污染的罪魁祸首之一,据统计城市烟尘排放量的90%、NOχ的60%、SO2的90%,均来自燃煤。我区作为燃煤大省,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达占到了70%以上,因此造成各大中城市大气质量普遍较差,已经直接影响到了生活、商业、以及生产的环境,为此国家有关部门规划,到2010年全国省会以上大城市的气化率要达到85%-90%,中等城市要达到80%。要达到这一目标,就成熟而具有比较优势的替代能源来看,用天然气代替燃煤,无疑是最佳选择。
由此,随着自治区各天然气管道的建成投产,民用天然气作为终端消费的发展将呈燎原之势,覆盖自治区中西部中心城市和沿线城镇。
二、化工原料利用风起云涌
天然气化工已成为世界化学工业的主要支柱,目前世界上80%的合成氨,90%的甲醇用天然气为原料,在美国75%以上的乙炔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而我国分别还不到20%,可见我国天然气化工利用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合成氨是生产氮肥不可替代的主要原料,由于石油价格的居高不下,导致重油价格上升,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肥比以重油为原料的化肥成本上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气头化肥成为化肥生产的重点。由于技术的进步,油头改气[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化学: 空气样本提供大气恶化确凿证据 下一个化学: 高考冲刺如何保证睡眠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