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震”出特殊课程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1-3-24 13:25:34 |
|
|
“为什么我们从电视上看到的日本的避难场所都在室内,而我们中国发生地震后,却都到室外避难呢?”3月21日,在北京市京源学校的报告厅里,学生们围着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专家张少泉好奇地提出各种各样问题。
当天下午,这场主题为《从日本地震看世界地震格局》的专家讲座,是京源学校“午间名师讲坛”的内容,也是京源学校近来推出的“日本地震系列活动中”的一项内容。该校校长白宏宽介绍:“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引发了全球的关注,包括我们的学生和老师。所以学校在地震发生后迅速反应,以‘关注日本地震——自然灾害与人类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举办了系列活动。”
日本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京源学校就组织地理组的教师制作了“日本地震”主题宣传展板,并向全校学生宣讲。随后,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地震知识竞赛,同时组织了面对初一和初二年级学生开展地震科普小报制作竞赛和面对高一和高二年级的学生组织的“面对地震我们想到的”主题征文。此外,学校还特别设立了“午间名师讲坛”,分别邀请到本校的物理教师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专家,为学生们讲解核泄漏危机和世界地震格局等相关知识。
“之所以举办这一系列活动,一是因为日本地震受到了学生的极大关注,我们希望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他们去学习和理解与地震相关的知识;第二,我们认为应当引导学生理智全面地关注和思考这样一个突发事件。”该校副校长孙清亚介绍。
在学校系列活动之一“翱翔特别论坛”的现场,京源学校初一学生赵子安在回答“中国人该如何正确面对日本”这一问题时巧妙且滴水不漏:“和平时期,日本是我们友好邻邦,我们作为大国有责任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帮助和支援他们,但是如果以后有部分不怀好心的人要破坏或侵略我们的国家,那我们也绝不手软。”赵子安的回答让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铁道大声叫好:“这个回答让我们很欣慰,这就是我们所苦苦追求的教育……”
对于此次京源学校的系列活动,张铁道认为“这是一次课程的创新尝试”。他说:“日本地震‘震’出了一门特殊课程,包括安全教育、灾害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研究性学习教育、自然科学教育等等,同时也为学生‘震’出了一次特殊的学习经历与收获。”
“每一个学生带着问题出发,通过从身边观察、上网查找、请教老师、翻阅书刊资料等等方式进行了一次专题性学习。这样的学习改变了以往用现成知识组编的教科书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形成了一次开放的、内容浩繁的学习,它超越了教科书,超越了学科,是一个非常广阔的课程资源库。”张铁道认为,京源学校的此次尝试值得坚持和推广,“将大的社会事件转化成课程资源将为学生开启一个全新的课堂。”
|
上一个化学: 情感的沟通 课程的活化 下一个化学: 何谓“好教师” 得看新标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