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课程选修与必修的衔接教学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1-8-23 12:19:33 |
|
|
的常见药品进行分析,讨论常用药品中的有机成分,引导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4.巧用信息技术,活化教学衔接
当今社会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个人计算机(PC机)附加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被引入课堂教学领域,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使用微观模拟软件可以帮助学生跨越宏观微观的思维障碍。如在回忆复习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通过计算机课件展示甲烷、乙烯的立体结构模型;通过实验录像再现甲烷、乙烯的燃烧,以及它们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反应,引导学生讨论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过渡到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和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上。
学生获取和学习化学知识本来就应该是多渠道的,其中互联网上的化学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有益的,应该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去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开辟化学学习的“第二课堂”[6]。例如,必修2已用图表进行专题介绍煤、石油的综合利用,选修模块在脂肪烃、芳香烃的来源和应用部分又对其进行了阐述。建议让学生利用互联网从石油、煤化工制品用途、芳香烃和脂肪烃的来源、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煤和石油的加工工艺等多个角度进行资料查阅的探究,且事后组织学生对自己的研究进行讨论等。
5.通过研究性学习课题开展过程,联系必修与选修,拓宽学生的视野
研究性学习以其内容的丰富性、综合性,学习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能够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想像力,培养学生的这些本领和能力,满足他们终身发展的需要,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跨度不是仅局限于课堂,而是让学生联系课堂的知识去拓展,又可以应用于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们以研究过程的体验,激发起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意识和兴趣[7]。研究性学习为我们开辟了将实用性知识实践化的天地。以《有机化学基础》第五章——进入有机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为例,化学2介绍了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以及高分子单体(乙烯、丙烯)的矿物来源、乙烯和丙烯等的聚合反应和应用;在本章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开展研究性学习,实施STSE教育,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直接体验。根据教材的特点,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任务组(按学生个人兴趣自由组合),如材料发展史组、实验探究组、环境保护组等。研究性学习后,可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提交实验报告,举办展览等,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综合能力也进一步得到提高。
总之,必修模块是选修模块的基础,选修模块是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的拓展与深化。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灵活机动的授课方式,同时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才能有的放矢地抓好衔接。切实加快高中有机化学课选修和必修教学衔接的研究,使高中有机化学教学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使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落到实处;深刻领会化学课程改革的意图,确保高中化学教育顺利实施。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化学: 浅谈化学探究性学习活动在二氧化碳教学中的实施应用 下一个化学: 谈化学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