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化学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1-8-23 12:19:36 |
|
|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作为课堂教学,主要是运用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研究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下面就化学教学的语言艺术问题谈点粗浅看法和体会,以向同行请教。
一、语言准确,注重规范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每个化学概念、化学用语都有确切的含义,每个定义、定律都有确定的条件,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务必清楚、准确,要有字斟句酌的细功。对于基本概念,亦要把握好其阶段性,防止漏洞和讲得过死两个极端的出现。否则,可能使学生产生误解,甚至造成错误。
化学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准确,不符合科学性的常见现象有:
用生活上的习惯用语代替教学用语。如把“加热”说成“烧一烧”,将“集气瓶”说成“玻璃瓶”等等。随意类推,忽视某些物质或反应的特殊性。如说“碘遇淀粉变蓝”,实际上是碘与淀粉相互作用结合物而显示特殊的蓝色,并不是碘变蓝,如果讲述不清,往往会使学生弄不清究竟是谁变蓝,搞得模湖不清,不知所措。
粗心大意,如把化学方程式中的“+”读作“加”,“=”读作“等于”;“PH3”说成“氢化磷”,“NH3”说成“氮化氢”。类似的错例还很多,在此就不一一举例。
化学教学语言准确、规范符合科学性,是对化学教师的基本要求,作为化学教师首先要在这方面下功夫,特别是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新教师,更应注意克服上述几种不良现象。
二、语言精炼、提高效率
所谓语言精炼,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少说废话”,用最少的语句表达更丰富的内容。有的教师唯恐学生“消化不良”,课堂语言机械重复,废话连篇,降低了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程度,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须知,语言精炼并不是单纯地削减语言的数量,而是要提高语言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洞察关键的眼力。概念新授,概念的建立和剖析是关键;概念复习,理清概念间的脉络关系是关键……。如讲“气体摩尔体积”这一重要概念,就要扣住四个环节,①条件:标准状况;②物质的量:1摩尔;③物质状态:气体;④数值及单位:22.4升,又如硫酸的工业制法,可引导学生用“五个三”来概括和归纳,即三原理、三阶段、三净化、三设备和吸收三个注意点。对于化学平衡则用“逆、等、动、定、变”五字特征来分析讲述,这种简洁明确的语言使学生易于巩固,易于记忆。
语言精炼必须服从于教学规律,采用最优教学方法,放大胆地让学生思考、讨论、归纳、总结,教师的语言只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语言亲切,富有情感
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感情的载体。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习境,最能唤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正如古人讲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晓之以理,以理喻人,而且要动人以情,以情感人。特别是对待差生,更应做到这一点,以此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上进。在与学生交流时,要关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从而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即使错了,也用委婉的话语指出其不足,当然,表扬、鼓励、鼓舞都必须有的放矢,不失分寸。相反,教师如果对学生的错误过多的批评、指责、甚至讽剌、挖苦,那么就会使学生失掉学习化学的信心,由厌恶化学教师至厌恶化学学科,这不能不说是教学的失败,著名数学家波利亚非常注意这一点,有时他一眼就看出学生的计算是错误的,但却还是喜欢以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慈祥的目光和学生一步一步地查看:“你一开头做得很好,你的第一步是对的,第二步也是对的,……现在关于这一步,你是怎么想的”。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多用“你答得很好”、“你并不比别人差”、“你也许没有复习,如果课前看了,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回答”等,这样做到了多鼓励、少指责,多进行正确指导,少板起面孔训人,让学生学习上有信心,有奔头,有积极性,使他们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四、语言形象,确保通俗
有些化学概念、原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高度抽象的化学内容又可以凭藉十分生动具体的材料作原型,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尚处在“开放期”,纯真、活泼,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把内[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化学: 有机化学课程选修与必修的衔接教学 下一个化学: 熟用质量守恒 巧解化学计算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