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激活各种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多门学科的知识积累,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有利的基础。但是,如果让这些知识长期处在相互分割和备用的状况之中,它们就会被遗忘,就会逐渐失去可能发挥的效用。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目标是在综合运用中提高各科知识的价值。
三、化学探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可以概括为:提出问题→尝试探究→交流提炼→有效迁移。
(一)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起点,也是成败的关键。只有既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又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生活情趣的问题,才能使探究性学习有所收获。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一种能够引起学生探究欲望、造成学生思维冲突的教学情景,启发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如在让学生实验探究加热固体碱式碳酸铜时,开始不告诉学生如何去做,让学生按照自己对实验的理解去操作,在实验中学生们发现并提出许多问题,如:为什么有水倒流?水倒流怎么办?为什么试管会炸裂?加热后碱式碳酸铜为什么不变黑?试管为什么会脱落?试管夹烤热了怎么办?等,这时再让学生分析讨论,解释原因,就可以轻松地完成了加热固体的实验操作的教学。
(二)尝试探究:
这是一个中心环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利用有关条件,自主收集和处理信息,对问题进行相对独立的探索,提出初步的解释。作为教师,要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支配材料直至完成实验,要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收集并探究相关信息。
在讲分子时,我提供了一些仪器和药品,请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分子的特征。作为信息,我演示了氨水使酚酞变红的实验。令我惊叹不已的是,我准备的仪器全没用,居然有学生提议:把水和酚酞滴到纸上,再把纸放到氨水上方来证明微粒是在不停的运动。大家照她的方案实验得到满意的效果,这个同学非常自豪。讨论之余,又有人大声叫喊:变红的纸条又褪色了立刻有学生解释说:氨气分子又运动走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升华,在探究式学习中这种例子屡见不鲜。
(三)交流提炼:
交流提炼是尝试探究的升华。各组分别汇报,每组有一位同学代表发言,组员做补充,其他小组同学围绕着这些结论及推导过程所采用的证据展开讨论和质疑,使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教师根据学生探究问题的难易程度,适时介入,对于学生难以跨越的障碍,给予必要的启发、引导。
(四)有效迁移: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解释新的现象、解决新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动机。如在探究了铁生锈的条件后,可以适时提出以下问题:(1)观察一下家里、街道、工厂的钢铁制品,就如何防止它们的生锈提一条合理化建议。(2)在西部大开发中,一个重要的工程是西气东输。为防止铸铁输气管道生锈,你认为要采取哪些措施?
四、探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
(一)选择探索性化学实验
1.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提出实验目的,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师生共同逐个讨论,寻找多种方案或确定最佳方案。
2.改进实验装置
教材上有些实验装置复杂、实验费时费药,有些实验现象不够明显,还有些实验环境污染严重等等,教师可带领学生对这些实验进行改进。
3.探究不同反应条件对实验的影响
例如对比在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加与不加二氧化锰放出氧气速率的快慢。
4.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
家庭小实验没有给出药品、仪器、步骤、现象等,靠学生在家中独立完成,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选择具有开放性的化学问题
探究性学习过程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因此途径和答案都不是唯一的,靠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根据不同的需要去解答的“一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