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业学习的特点及课堂学习的基本阶段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1-11-24 11:54:05 |
|
|
1.课业学习是以接授书本知识间接经验为主
要切实保证获得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深化其对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其性质的辩证关系的认识,以利于提高掌握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本领。这是中学化学学习最基本的一个特点。所以,中学化学教学应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通过参观、生产实践等获得一些直接经验为辅。
2.化学实践是中学化学学习的最显著的特点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实践证明,中学化学学习离开了实验,就成为纸上谈兵,不仅学生对应获得的知识靠死记硬背、生吞活剥,难以理解和巩固,而且实验技能也无从培养。实验不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正确观点,而且还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不做实验,观察能力就难以培养,学生不会观察,或者不善于观察,这对他们将来从事科学实验和研究,也是很不利的。教学实践也已证明,化学实践是中学化学学习中最有效地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观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
3.从现象、事实进行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另一重要特点
中学生在学习化学时,一般来说,总是通过实验,对现象、实物的观察、感知具体的物质及现象开始。在教师引导下,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必须进行逻辑推理,即对现象、事业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提高到理性阶段,把握有关的化学原理、概念、规律和具体物质知识。如,做了盐酸跟铁和镁的反应,硫酸跟锌的反应,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及反应事实,通过对比分析,三个反应中化合物都与单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从而得出置换反应的概念。然后,通过练习或实验等实践活动去运用、巩固。可见,化学教学在重视实验,认真观察的前提下,要充分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宏观到微观,从经验到理论。经过思维,实现认识上的飞跃,获得理性认识。所以,从现象、事实进行逻辑推理,是化学教学过程的另一重要特点。因此,在化学学习指导时,不能看完实验实物等就给出结论,把这个逻辑思维过程省掉了。这不符合学科特点,也就不符合认识过程。这是有些学生不理解所学化学知识的一个重要原因。
化学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阶段组成的,阶段与阶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每一阶段也有自己的专门特点和任务。学习过程的基本阶段,实际是认识过程的基本阶段。深入研究和正确组织学习过程,对提高学习质量,促进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具有很大的意义。
化学学习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基本阶段。
1.感知教材——发展观察能力阶段
通常情况下,学生接受化学知识是从感知所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现象、事实入手的,并在听取教师的讲解过程中进行的。从观察对化学有兴趣、学得好的学生来看,他们在课前都自觉地预习好有关知识,做好书籍用品等物质准备及心理准备,带着愉快的心情盼望化学老师快来讲课,学到更多更有用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上课时就全神贯注。这种自我集中注意,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的。从教的角度来说,如何使学生能这样作自我准备,需要做许多工作,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了解做好自我准备的重要性,并加以指导、检查等等。
感知化学新教材,一般有三个途径:
(1)演示实验或边讲边实验,这是主要的。其次是展示模型、标本、挂图等直观教具和幻灯、电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2)利用教材、课外读物中提供的基本事实材料。
(3)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唤起学生头脑中的旧观念,使与所学的新观念结合起来。这就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非事事都要从生动的直观开始,注意克服为演示而演示的形式主义。
学生的共同经验是,全神贯注地看、听、想、做,不断地与思想不集中、受外来干扰作斗争,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实验看一次做一次,比读十遍印象还深,不看不做就无真情实感,难以理解所学内容。看时要注意老师的指导及说明,学会既看前面,又能分清主次现象。没有实物可看的及实验可做的,要认真听老师所讲的事实、例子。边看、边听、边做、边想。这就是把所看、所做、所听的物质及其变化的现象、事实的信息(刺激),通过能动地调整各种感官和大脑皮层兴奋点,把强弱不同的信息(刺激),吸收输送到大脑。
物质及其变化是复杂的,从教学的需要来看,其中有主要与次要部分。因此,要获得准[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化学: 化学方程式学习五法 下一个化学: “反三四一”复习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