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2-3-7 12:18:24 |
|
|
个人关于案例问题,即“84消毒液和洁厕灵不能混合使用”的见解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这一阶段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的看法、认识、见解的机会,主要目的在于挖掘群体的潜能,培养合作的精神。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效益,小组的规模应以4-6人为最佳,成员轮流担任组长,组长负责协调关系、记录讨论内容。讨论中要求小组每个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讨论、修正、补充,具体的做法不拘一格。为使讨论充满活力,更好激发小组成员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允许意见、见解有冲突、纷争,无须非达成共识不可。在这阶段,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合作,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空间。
2.4班级交流——归纳整合阶段
班级交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全班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是小组讨论的延续与深入,主要任务是解决小组讨论阶段遗留的有争议的问题,一方面,使学生的思维火花再一次闪光,并发生碰撞。另一方面,通过交流,巩固和强化大家已达成共识的知识、观点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它的主要意义在于:(1)尊重和肯定每个学生及每个小组集体自主探究的成果,给学生展示自己、欣赏自己的机会,从中获取成功的体验,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2)学生可以进一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这一阶段的讨论,教师要力保其沿着预期的轨道运行,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去;这一阶段的交流,要力争班上每个学生都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切实做到有效参与。
上述案例中,教师在组织全班学生讨论时,针对各组学生汇报的实验现象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教师在黑板上设计了如下板书:
目的很明显,就是帮助学生由表及里,深入认识氯气的性质。
2.5总结评价——提升认识阶段
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教师的总结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总结评价过程中得到认知结构的调整与完善、情感的升华、能力的提高。总结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对学生在前面几个阶段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以正面激励为主,对讨论中积极发言的同学给以肯定;对有独特见解的同学给予表扬;对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暴露出来的典型思维(正确的或错误的)给予合理的评价,让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从中得到启示,提高思维能力。(2)对案例本身所蕴涵的道理或问题进行评价,以调整和完善学生知识结构,让学生树立对某一问题或现象的正确态度,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3)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继续巩固对知识的理解。
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教学结束时,教师向学生展示了84消毒液的说明书,让学生阅读后,给家长提出一些使用84消毒液的注意事项,并说明原因,这个问题的创设就使得学生把本节课所学到的氯气的知识在头脑中进行了整合,同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这也恰恰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3在化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几点思考
从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可以看出,案例教学实质上就是自主探究性学习。实践证明,运用案例教学,课堂自主性学习气氛因此空前高涨。具体如下:
3.1编制案例,研制好的案例分析框架,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难点所在
没有案例,案例教学无从谈起,没有好的案例,就没有有效的案例教学。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编制案例时注意案例素材的真实性、时代性、针对性、趣味性和答案的多元性。案例教学固然有效,但不应千遍一律,教师还应灵活运用,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2突出学生学习的实践性
案例教学的着眼点不仅在于通过案例的分析,获得蕴涵其中的那些已经形成的知识或观点,还在于学生的创造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更重要的是,案例教学是将真实的典型的情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要求学生设身处地像案例中的人物那样去作出反应,因此案例教学中,学生得到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或经验,是“做中学”获得的,是自己理解了的能驾驭的知识或经验,是具有真实背景的知识,而不再像传统教学下获得的抽象的、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知识,真正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它能被学生立即运用到类似案例描述的社会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
3.3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一个好的案例,能真正实现案例情景的“再现”,学生在教师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化学: 高一学生化学学习中障碍分析 下一个化学: 在化学新课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