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整体结构教学的构建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2-3-7 12:18:29 |
|
|
一、课题的提出
我国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教学过程的安排,基本采用了“部分——部分——整体”的模式进行。这种模式把化学知识分解成若干个小部分,结果造成知识各部分内容之间、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互相封闭,学生获得的知识大都是一些“散装”的内容,没有形成具有普遍联系和广泛迁移能力的化学知识结构。
学生普遍认为中学化学零星、细碎、易懂、易学,但日久易忘、难掌握,上课时轻轻松松、明明白白,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这些都与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外延、对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认识不够,没有形成整体的化学知识结构有关。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同时还严重阻碍了高中化学学科整体育人功能的发挥。
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状况,我们重新审视了中学化学的学科特点,认为中学化学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来了解、掌握物质的性质,物质间的相互反应,对物质性质和相互反应的分析可抽象出物质间相互反应的规律和化学原理,反过来,再用化学原理来支配各类反应的进行,预测物质的性质的用途。可以说,中学化学各个知识点纵横交叉,相互联系;点可连成线,线可连成面,面可结成网,形成一个立体网状的整体知识结构。通过知识的整体化,可以使看起来零星、细碎的知识变成有序化、网络化,能充分揭示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揭示研究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充分体现知识发现、更新、完善的全过程。科学方法和知识的有机结合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达到提高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挖掘个中的各种教育因素,可以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整体育人功能。
高中化学整体结构教学就是基于上述认识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化学教学新模式。
二、整体结构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学科结构论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他的《教育过程》中明确提出了学科结构论的教学论思想。他指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间怎样相互联系的”。按照“认知结构组织起来的材料就是最有希望在记忆中‘自由出入’的材料”。而心
-3-
理学认为:一个良好的结构就是一个有序的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中,信息可以
有效地储存、加工和输出。
学科结构论在教学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主张,他强调学习的准备,重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早期渗透;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重视知识和原理的迁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引导学生发现学习;重视知识的应用等。这些思想应用于我们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就是要把知识的整体化、结构化渗透教学全过程。
(二)、系统论原理
化学教学中,无序地从一个问题跳到另一个问题,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原理。系统方法是系统地研究和处理有关对象的整体联系的一般科学方法论、是把系统各要素综合起来,联系起来进行全面的考察和统筹,以求得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化的新的方法论。系统论的一些原理和规律,特别是整体性原理、有序性原理、反馈性原理等对我们整体结构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整体性原理。这是系统论中最基本的原理。该原理把研究对象作为各个组成部分的有机整体,从研究整体的构成及其发展中发现系统的规律性。整体性原理告诉我们,系统的整体功能不等于各孤立部分功能之和,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学过程诸要素、各环节的部分功能,更要注意让它们形成合力,使其产生最大的结构功能。学习和研究的最佳策略应遵循这样的公式:整体——部分——整体。
2、有序性原理。这是系统本质属性的一种反映,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都是有序的,任何系统都可以看成是由其构成要素按一定的等级和次序组织起来的序列。根据这一原理,化学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开放、有序的系统。在教学中一要协调好化学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学生心理结构的关系,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两方面的“序”去协调好教学过程诸要素、各环节的最佳组合关系。把高中化学中各知识点有机地、辨证地结合起来,同时把各知识点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构成稳定的联系,这种联系的有序性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反馈性原理。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才能实现。该原理[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化学: 融会化学研究动态 激升学生学习兴趣 下一个化学: 金属部分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