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与兴趣激发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2-4-1 11:57:43 |
|
|
人的心理的充分发展是常常与兴趣的广阔相联系的。历史上许多卓越人物具有令人惊讶的渊博知识,就是因为他们具有广泛的兴趣。马克思就是这样的卓越人物。当马克思的女儿请求他说出他所爱好的格言时,他就把古代的一句谚语写了出来:“人类的一切东西,对我都不是陌生的。”
兴趣是人的一种特殊认知倾向,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因此,也就成为激发学生上好化学课,强化素质培养的一种最直接、最活跃的学习内部驱动力。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处处从教学需要出发,深掘教材知识精髓,探索学习兴趣爆发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但能打破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而且能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成为化学教学素质教育的一条事半功倍的有效捷径。
一、教材的挖掘
罗曼.罗兰有名言说:“要播撒阳光在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同样,要激起学生的情感,教师就必须首先具有丰富的情感源泉。这个源泉从哪里来?激发学生兴趣、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教书不是耍贫嘴,说笑话,也不是抖包袱、吊书袋。一切脱离教材,不切实际的调侃,都会有哗众取宠之嫌。与此相反,只有博览群书,深挖教材,不断研究课标与考试说明,具备一桶水、一井水的知识功底,带着深厚的爱生激情,披文入情,把握知识要点,体会感情空间,才能理清教材思路,融会贯通,选准知识兴趣爆发点,灌满“一杯水”。
二、兴趣的激发。
兴趣的激发就是触发知识兴趣的爆发点。学生初学化学,急切期望了解何谓化学?化学有何用?怎样学化学?等等问题。笔者抓住学生这种强烈的求知心理,第一堂课就作了两个小演示:一个是‘玻璃棒点灯’——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再一个是‘喷雾显字’——事先用毛笔蘸酚酞溶液在白纸上写“化学”二字,待干后,用装有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喷雾器向纸上喷雾,在“白纸”上显示这两个鲜红的大字。从而先声夺人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强烈好奇心。在此基础上,我又演示了镁带的燃烧与白炽灯泡的通电发光等实验,使学生较容易地掌握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怎样学化学?我重复了学生卡尔的教授所作的“舔指”试验,强调学习化学,应特别注重培养观察能力、善于比较异同、透过表面现象、敢于追根求源的严谨科学态度和勇于献身精神。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巧用“七性”点拨,激发学生兴趣,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1、示范性。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形成和发展优良个性品质。教师的个性品质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已被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正如乌申斯基说:“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有关研究还表明,教师的个性品质能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2、新奇性。新鲜的教学内容,新奇的仪器实验和新颖的教学方法,甚至教师的服饰、体态和手势都能引起学生的新奇感,增添学生上好化学课的乐趣。
3、实用性。即学生感到老师传授的化学知识、实验技能、技术和技巧,会对自己今后的学习、工作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乐意接受或主动学习。
4、浅易性。教学要深入浅出,无论多么高深的理论,都有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作为教师要着意分解,让学生感到并非深不可测,高不可攀,从而可以循序渐进,完成教学任务。
5、竞争性。现代中学生竞争意识强,好胜心强烈,作为教师要从正面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好胜心,增强所学知识的责任感和必胜自信心,从而使其既主动认真,又高兴自豪地去学习化学。
6、直观性。以前的小黑板、挂图、示范,现在的沙盘、录相和多媒体教学、都能直观明了地揭示、演示教学内容,更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7、游戏性。将不同的教材、内容、编成各种有趣的小实验、小演示,化学小魔术既能放松学生身体、心理,又能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根据学生年龄、爱好适当操作。
杜威说过“兴趣是生长[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化学: 对化学说课的思考 下一个化学: 培养化学竞赛学生的探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