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新学期的学习方法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2-9-20 16:50:08 |
|
|
古今中外无数事实已经证明:科学的学习方法将使学习者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越学越聪明,给学习者带来高效率和乐趣,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不得法的学习方法,会阻碍才能的发挥,越学越烦恼。由此可见,方法是成功的法宝。那么,究竟怎样学才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呢?下面主要谈六个方面的学习方法。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现代教育倡导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坚信能力是练出来的,因此我们在课程安排和教学常规中,设置有课前三分钟准备、晚修分段学习、教学三清(即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等,这样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同学们良好的修习养身习惯。我希望同学们领会意图,配合学校的安排。在课前三分钟,提前回到自己的座位,把课本和学习用品准备好,把自己的思想从课间活动拉回来,在科任老师和科代表的指导下,或朗读课文、定理、定律,或背诵名句、单词、公式,或做小测练……课堂上,聚精会神听老师讲课,深入思考和积极回答问题,善于做笔记,做到眼晴看、耳朵听、嘴巴说、脑筋想、手头记,充分调动和发挥各器官功能……晚修分时段学习,合理安排各科学习时间,做到复习、作业、预习三不误,照顾到当天学习及第二天学习的全部学科,做到均衡发展,要主动到走廊上请教下班辅导的老师,维护课室里面安静的晚修秩序,提高晚修的效率。
(二)抓好预习环节
预习,即课前的自学。指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初步理解内容,是上课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有些学生由于没有预习习惯,对老师一堂课要讲的内容一无所知,坐等教师讲课,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学习就很辛苦。有些学生虽能预习,但看起书来似走马观花,不动脑、不分析,这种预习一点也达不到效果。老师建议:预习时要读、思、问、记同步进行,对课本内容能看懂多少就算多少,不必求全理解,疑难也不必钻深,只需顺手用笔作出不同符号的标记,把没有读懂的问题记下来,作为听课的重点。但对牵涉到已学过的知识以及估计老师讲不到的小问题,自己一定要搞懂,以消灭“拦路虎”。预习应在当天作业做完之后再进行。时间多,就多预习几门,钻得深一点;反之,就少预习几门,钻得浅一点。切不可以每天学习任务还未完成就忙着预习,打乱了正常的学习秩序。若你以前没有预习的习惯,现在可以先选一两门自己学起来感到吃力的学科进行预习尝试,等尝到甜头,取得经验后,再逐渐增加学科,直到全面铺开。
(三)注重听课环节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因此,听课是学生接受教师指导,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中心环节,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保证高效率学习的关键。听课时,有的学生全神贯注,专心听讲;有的分心走神,萎靡不振,打瞌睡;有的像录音机,全听全录;有的边听边记,基本上能把教师讲的内容都记下来;有的以听为主,边听边思考,有了问题记下来;有的干脆不记,只顾听讲;有的边听边划边思考。思考时,有的思考当堂内容,有的思考与本课相关的知识体系,有的思考教师的思路,有的拿自己的思路与教师的思路比较。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听好课的目的呢?总的要求是:要抓住各学科的不同特点,带着问题听,听清内容,记住要点,抓住关键,着重听老师的讲课方法与思路,释疑的过程与结论。
(四)紧抓复习环节
复习是对前面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再加工,并根据学习情况对学习进行适当调整,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因此,每上完一节课,每学完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册书都要及时复习。若复习适时恰当,知识遗忘就少。早在1885年,德国的心理学家艾滨浩斯,通过实验发现刚记住的材料,一小时后只能保持44%;一天后能记住33%;两天后留下的只有28%;六天后为25%。所有的人,学习的知识都会发生先快后慢的遗忘过程。一些记性好的学生是因为能经常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上进行复习,做到“每天有复习,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从而形成了惊人的记忆力。很多学生对所学知识记不住,并不是脑子笨,而是不善于复习,或复习功夫不深。最好的做法是:(1)当天学的知识,要当天复习清,。否则,内容生疏了,知识结构散了,重新学习花费的时间就会更多。(2)要紧紧围绕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定律复习。通过追根溯源,思考它们是怎么形成与推导出来的?能应用到哪些方面?(3)要反复复习。学完一课复习一次,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又复习一次,学习一阶段再系统总结一遍,期末还要专门复习。通过这种步步为营的复习,形成的知识联系就不会消退。学校为此采取了教学“三清”措施,希望老师和同学们认真做好[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化学: 高一新生如何做好高中学习准备 下一个化学: 新学期学习方法最关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