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置于整个教育体系中,突出化学教育中的人文价值。在竞争依然十分激烈的当今,提出了要逐步培养学生既要独立思考又要善于与人合作,把学生具有团队精神作为化学教学需承担的一个任务。新课标十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组织讨论、组织自主探究等以往教学忽视的其他教学手段的运用。我们要重新认识课堂功能,重构化学课堂成为新课标下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这些目标的提出,反映当代教育理论对化学教学的指导作用,顺应当代世界理科教育的发展潮流,赋予化学教学更多的使命。
二、教学大纲下教学目的编制的回顾
化学教学目的的编制,是化学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一节课及至一节内容的统领。以前,教学目的只关注化学知识的传授,并且没有认识到知识的分级达到目标,编制时常使用模糊的语言进行描述。如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这些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阐述不清,对“掌握”“理解”等用词认识不到位,没有注意到氯气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哪些情感教育,哪些方法教育,更谈不上检测学生是否达到了备课时所提出的教学目的。
在新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开始注意到知识掌握等级的分类,不同知识所要求学生达到的程度是不同的。于是,开始细化本节课的知识,明确这些知识属于哪些等级。比如氯气备课时就应明确氯气的物理性质属于识记等级,即知道“是什么”;氯气的化学性质属于理解等级,即懂得“为什么”。随着对学生能力素质的重视,我们又注意到除了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外,还应有其他能力素质的培养目标。于是,教学目的开始从仅关注学生对氯气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掌握扩展到利用这些性质渗透能力培养。比如,利用氯气化学性质中的强氧化性,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氧化还原分析问题的能力,迁移到氯气与其他还原性物质反应的类比能力等。我们也注意到除知识、能力外,我们还应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比如,利用氯气具有杀菌消毒作用又能作为化学武器使用等性质特点,进行热爱和平、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利用制取氯气的装置进行化学美教育等。
在新大纲下,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编制应该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部分。尽管教师都意识到教学目标编制的重要性和教学目标编制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但是由于教学大纲对教学目的的阐述自身存在的缺陷,对学生掌握层次虽提出比较明确的要求却缺少评价显得比较笼统。比如,大纲规定某知识应达到等级是理解,教师不可能观察学生是否“理解”了、“理解”了什么、“理解”了多少以及“理解”到什么程度,而是需要通过学生具体的动作才能反映出来。
三、课程标准下教学目标的编制
从“教学目的”到“教学目标”,不仅是一字之差,而是对教学本质的理解发生了变化,对教学行为的指导发生了变化。“教学目的”更多的是从教师角度考虑通过教师的“教”所要达到的目的,相对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个性特征,对不同的学生而言,教师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达成方向是单向的,达成手段是单一的。“教学目标”就要求教师改变审视问题的角度,更多地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考虑,展示的是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对不同的学生依据学生的基础和发展可能性设计不同的目标,达到的方向是双向的,达成手段是多样的。
教学目标规定了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后究竟能够表现出什么样的学业行为,而不是用来表示教师的教学程序或活动安排。目标应集中在学生将能做些什么,另外,目标也应说明的是教学的结果而不是过程。从教学目的到教学目标,教师要分析学生学习条件制订目标,要考虑要采用哪些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以及掌握到什么程度,怎样指导学生按什么方法进行学习,学生学的过程和方法是否合理有效,除知识掌握外,通过知识载体还获得哪些体验。
因此,一个良好的教学目标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对学习结果作出清楚的总体性说明;二是说明学生将达到什么要求;三是通过鉴别问题与需求评估程序来制订目标;四是通过教学而不是其他途径来达到目标。
教学目标编制时应从学生角度出发选择语言使用,变以往的“通过什么使学生怎样”的语言为“学生通过什么活动能怎样”。教学目标应采用可观察、可检测、可操作的句子来陈述。还是以氯气为例,对氯气物理性质这一知识目标的编制应该是“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教师演示实验自主探究氯气的色、味、溶解性,全体学生能正确说出氯气的色、味、溶解性。”这里,清楚地表达了氯气物理性质属于认知性的学习目标,这一知识点掌握等级是识记,获取这一信息的方法是实验探究,学生习得这一知识是自主建构的而不是教师灌输的,要求全体学生能识记这一知识以及是否达到这一教学目标的检测方法是“说出”。
针对教学任务与教学设计的范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