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高考化学计算题复习中,如果采用“扫描式”复习不仅浪费时间,效果不一定理想,而且可能会陷入题海。因此设计专题练习,如差量法,守恒法,关系式法,平均值法与极值法等等。每个专题设计几个典型习题。如差量法例题:
常温下盛有20mL的NO2和NO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大试管倒立在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为16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本题是典型的气体体积差量法求解,因为NO与水不反应,通过NO2与水反应的体积差可以得出答案,属于基础题。通过此题的讲解,使学生理解差量法的解题步骤。再设计同类型的练习,使学生基本掌握差量法的应用。
3、体现练习呈现顺序的策略
化学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有序的系统,恰当的、合理的练习呈现顺序往往能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产生一定的递进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在复习“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这个专题时,只需将本专题常见的习题进行归类,设计成以下递进式的题组即可。
基础题1:在醋酸钠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关系是_________。
递进题2:100 mL 0.1 mol/L醋酸与 50 mL 0.2 mol/L NaOH 溶液混合,在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
递进题3:把0.02 mol/L醋酸溶液与0.01 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在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
递进题4:将pH=3的醋酸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在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
基础题1属于单一溶质的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可以直接由学生回答,不做展开。要求的思维层次比较低,但却是解决“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较难习题的基础。有了题1的铺垫,中下等学生就可以顺着这个阶梯解决其他习题,递进题2表面上看好象比较麻烦,其实只要一写方程就明白了,只是将问题由定性转为定量,其实最终溶液仍与题1一样,答案自然就出来了。而递进题3、4均是在1、2题的基础上产生的高层次习题,每个习题均属于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产生的,需要用前一个习题的思维潜在方式和新的思维潜在水平结合起来解决。
三、实践:优化设计的方法,提升监控能力
(一)目标导向,练习题的设计要呈现多样性
1、内容多样性
在内容设计上,可以设计“基础性练习”“提高性练习” “补充性练习”“总结性练习”等不同的功能性练习模块以及“补充学习”“例题示范”“解题策略”和“方法小结”等附加模块。不仅要注意同一模块中练习题间的联系与跨度,还应注意不同模块之间的联系与跨度,加强练习的层次性、针对性、适应性与选择性,照顾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
2、类型多样性
(1)、选择题限时训练
每个知识点的选择题综合试卷中分布有7道题,根据题量一般限时在15~30 分钟(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养成习惯,做选择题不能太快,以免失分,因为每道题为6 分,失分太不合算)。一节课选择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后,当堂对答案,让学生根据自己失分的原因,课后查缺补漏。下节课抽个别题讲评,并从考题中将该考点的分散知识,集中到一起,构成“集成块”,使该知识点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巩固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发展学生能力
(2)、四道大题限时训练
每个知识点的主观题在综合试卷中分布有四道大题,一节课选一个知识点的4 道题,限时35 分钟完成,当堂对答案,让学生根据自己失分的原因,课后查缺补漏。一般一个知识点有2课时可完成训练,第3 课时抽个别题讲评。
(3)、每周进行一次学科内综合
应试能力的强化训练,普遍的做法是限时训练,多数学校采用理综形式进行训练,这需要其他物理和生物老师的配合,且时间比较长,要两个半小时,这么大的航空母舰我们带不动。所以我化整为块,限时用理综试卷中化学部分试题在学科内进行综合训练。7道Ⅰ卷选择题,4 道Ⅱ卷题,限时45 分钟完成。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学生也能得到更有效地训练。
(二)学会倾听,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
1、课前调查,胸有成竹。
教师的思维和学生的思维不一定相同,可能作为教师觉得很简单的问题,在学生看来是有难度的。所以在平常上课和作业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情况,也可找个别学生交流,找出学生的困惑,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