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选择了练习进行了设计与监控,通过学生的练习、讨论,老师的讲解,学生对于速率和平衡的综合运用题有了提高。
(三)加强监控,授之以渔
1、请君入瓮
很多老师上复习课开门见山,直接从知识点开始,没有引课,没有情境,认为那样浪费时间,其实效果很不好。由于高三学生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身体疲惫,心灵更加疲惫,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早已麻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目标,设置恰当的教学情境,创设探索知识的氛围,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且能使学生围绕目标学习。
如在“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复习中,课堂上的练习可以如下设计:提供铜丝、镁条、铝条、稀硫酸、NaOH溶液、浓硝酸等物品,设计原电池。学生可以设计多组原电池,沿着“原电池设计”这一主线,把“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正负极的判断、电极方程的书写”知识点镶嵌在实例中。思考活泼金属一定作负极?在学生讨论回答中得出结论。在学生自主参与设计中加以巩固,为进一步深化“原电池工作的本质”埋下伏笔。使学生能积极地融入课堂复习中。
2、以主为主
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课堂上教师把高考复习资料上的题从头讲到尾,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效果不佳。教师可以挑选一些难度适中的题让学生自己讲评,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给了他们展示自己的舞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每个学生在走上讲台前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提高了自我学习的能力。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以6到8人为一学习小组。在一次选择题练习讲解中,我先将标准答案贴在教室后面,让学生自己校对。在课堂上,请每一学习小组先自己组内讨论,把一些组内能解决的问题先解决。然后在黑板上请每一小组把自己组内无法解决的选择题编号写在黑板上,例如第一学习小组,2、7、9、13、15、23、30不能解决,第二学习小组3、7、12、15、24、30、32不能解决。等全部写好后,把所有组都不能自己解决的比较难的题目先由我讲解。如7、15、30。然后就是学生讲解,第一学习小组不能解决的但其他小组能解决的由其他小组内学生回答,在回答过程中,本小组学生可以补充答案,使回答更加准确。作为教师,我在课堂上随时监控学生的回答,学生总是从自己的逻辑出发去理解和思考,因此各种不同见解会与正确答案相去甚远,但却最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想法。这时我不急于指出各种意见的正确或错误,要让学生畅所欲言,通过充分的讨论,理解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以及为什么对、为什么错。当然教师在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时还应注意倾听,善于捕捉语言表达时反映出来的问题,发现学生间的讨论脱离主题时应加以提醒,在讨论结束时还应该导引学生整理结论和思维的过程。学生在讲解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对化学的学习增加了兴趣。
高三化学的复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普遍较大,因此,教师在讲评试题时应以关心、激励、委婉的语言贯穿始终。我经常听到有些教师说:“真是猪脑袋,这道题不知做过多少遍了,还做错……”我真担心他们会因学生考差了,情绪失控,在教室里说出这些话,使学生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记得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有一学生比较内向,不怎么肯问问题,那天在班里,我感觉他把练习本向外挪了一下,好像有问题要问但又没有举手。我看到后故意走到他附近,好像给了他勇气,他举手示意有问题,我一看问题,顿时明白了他为什么不肯举手。因为这是一个在大多数学生看来很普通的问题,但是对于他可能认为有难度,我认真的给他讲解,并且鼓励他以后有问题可以多问问,也可以直接到我办公室找我。经过这次后,他对化学有了兴趣,渐渐的成了办公室常客,化学成绩明显上升。
3、看它“72”变
一题多变,即一个例题从不同层面对同一知识背景设计变式题,进而一题多解,一题多答。该“变式”在实施时教师应牢牢把握3个“度”:①练习的变式难度要有“递度”,要循序渐进,不可“一步到位”,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影响问题的探究、解决,降低学习效率;②练习变式的数量要“适度”,不能多多益善,否则形成题海,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③要创设变式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否则会导致“高投入、低产出”的教学后果。提出变式题后,注意充分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解题思路,边巡视边参与学生的讨论,并适时进行点拨。根据学生的解题结果,注意归纳。
原题1.在标准状况下,用一充满HCI气体的烧瓶做喷泉实验,当水充满整个烧瓶后,烧瓶内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