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是经济全球化、知识信息化的时代,中等教育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走信息化之路。多媒体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交互性的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并使这些信息建立起逻辑连接,以表达更丰富、更复杂的信息,辅助教学能直观地、生动地展现教学设想,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授课效率,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和谐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学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等媒体,集光、形、色于一体,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把学生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从而激发他们主动积极学习的兴趣。
二、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将不同的化学内容进行模拟仿真,创设情境,化不可见为可见、化抽象为直观、化静态为动态,大大增强了课堂的表现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化不可见为可见:A、模拟错误的实验操作:如对水倒入浓硫酸、嘴吹酒精灯、排水法收集氧气先撤酒精灯再抽导管等错误操作中引起的危险场面进行模拟,可以弥补老师和学生不易直接进行实验,而通过老师的语言描述又难以到位的不足。B、模拟有毒有害以及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的实验: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毒性实验、铁的生锈、煤和石油的形成等,以往的教学是教师用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实验步骤及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而借助多媒体就可以制作出形象逼真的实验过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使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2、化抽象为直观:初中化学首次涉及微观粒子及其运动,而微观粒子又看不见摸不着,仅靠教师的讲解和挂图,学生仍似懂非懂,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则可将微观问题宏观化,帮助学生理解。如在讲原子概念时,由于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不易理解,利用多媒体课件可用动画方式将微观世界放大,模拟水分子的分解变化的过程,较易建立原子的概念。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3、化静态为动态: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能使观察的对象由静态变为动态,让学生感知事物的发展过程,如炼铁、炼钢、接触法制硫酸等化工生产过程,在一般情况下,是无法感知的,而借助多媒体教育技术就可以生动地加以再现事物的发展过程,体现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
三、有利于学生巩固教材
据国外研究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效果将大大提高。多媒体技术利用它特有的声像功能动态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可见,多媒体教育技术对知识的巩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多媒体技术具有的视听合一的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个特点使得多媒体计算机不仅是教学的手段方法,还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教学中一切都由教师做主,学生处于被动灌输的状态。而在多媒体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也可以选择教学模式。如:可以用个别辅导的教学模式,也可以用集体协商讨论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
五、有利于提高速度、节省时间
由于多媒体教学能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因此,据美国有关人士统计: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学到3倍的学习材料。苏联教育家也认为,可以节省20%的教学时间。多媒体给学生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感知,加快了学生的理解进程,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另外,当课堂上需要板书的文字和需要作的图形比较多时,利用多媒体的存储功能,可以根据需要适时把要板书、画图的内容再现出来。如在进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及相关练习的复习中,用传统的方法若把装置图画在黑板上,很浪费时间,用一些挂图,又难有动态效果,如制成多媒体课件,只需按键即呈现出来,省时省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