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的年级的时候,在开学的第一堂政治课上我都要给他们讲我从杂志上看到的一篇短文,以鼓励那些“问题学生”,题目是《每个孩子都有一座天堂》,内容是这样的:
有三个这样的孩子:
一个孩子四岁才会说话,七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还曾经遭遇到退学的命运。
另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第三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所有教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
这三个孩子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
孩子的前途谁也不可限量,每个孩子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天堂,我们不能发现它,那是我们还缺少智慧的眼光。
三是对“问题学生”实施生活教育。
我们以前的教育缺乏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育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水平,使学生普遍感受不到生活的丰富性和乐趣,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学,甚至变成“问题学生”。同时大量事实也证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作为老师我们也不难发现,那些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热爱父母,对生活有深入体验的学生,对学习往往有较为深入的理解、感悟,其学习动力强,效果和质量也比较高,学习过程也显得轻松愉快。因此,我们要把教材中空洞的不切实际的例子转化为学生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记得在教爱国情操的具体表现时,由于教材以及人们平时给学生提供的榜样太单一的结果,使很多学生都认为只有那些运动员、军人、科学家等才是具有爱国情操的人,而现实并非如此,学生们更多的是与自己的同学、朋友以及社会上各行各业的普普通通的人在打交道。于是,我让学生讨论:农民种田、工人做工、清洁工人打扫卫生、父母养育孩子算不算是具有爱国情操?是不是只有伟人、名人才具有爱国情操?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通过讨论学生也明白了很多道理,有个平时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还冲口而出:“老师教我们也是爱国情操的表现! ”当时我表扬了这个学生,学生高兴地笑了。
四是加强对“问题学生”的底线道德教育。
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当机会与自由降临的同时,我们每一个人的底线道德都面临着严峻考验。在学校生活中,也给很多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作为教师,我们经常教育学生犯了错误,改正了就好了,但有些错误是一辈子都不能犯的,这就是要求学生要守住自己的底线道德。所谓底线道德,就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应该自觉遵守的最低限度的道德规范。我经常给学生讲陕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上册上的一个事例: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您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些什么呢?”学者答 :“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把东西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可见,底线道德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能使人终生受益。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的底线道德教育,让他们明白底线道德不是该不该遵守的问题,而是做人的起码原则和我们每个人都应尽的一种义务。
当然,教育“问题学生”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它不仅需要我们当老师的努力,还需要家长社会等各方面的配合和支持,而且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必须锤炼自己,让自己具有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在教学上多下功夫,肯吃苦,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