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听课易懂做题难的成因分析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2-12-26 20:24:53 |
|
|
当前"教"的方面存在的"三多三少"即知识传授多,例题示范少;就题论题多,借题发挥少;教师讲授多,学生练得少。是造成学生做题难的重要的外在因素。学生"学"的方面表现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扎实,理解不深不透,各种能力培养不到位,学生仅有学习的热情,但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是造成学生做题难的内在因素。下面试图从"教"和"学"两方面探讨这个问题的本质原因。
一、从"教"的方面分析
从"教"的方面来说,听课易懂,主要是由于教师下了功夫,把课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教师重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想方设法要把基本知识教好,教师明白,如果学生掌握不好基础知识,就谈不上运用知识去解题,但是,学生听懂了课,未必会做题,这两者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1.从认识论来看,听课与做题是学生认识事物的两个过程。听课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认识的第一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形成概念、掌握规律,从而获得知识。做题是运用知识的过程,这是认识的第二过程。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是认识过程的一个飞跃。完成这个飞跃学生存在着许多困难,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要通过典型例题的示范,让学生仿效,"教"学生如何运用知识识去解决问题,而且要精选习题,引导学生反复练习。一定量的积累,方可能有质的飞跃。对此,有的教师缺乏足够的认识,表现在重知识传授,而轻知识运用。一堂课接一堂课地讲授新知识,而分析典型例题的习题课安排得很少,使学生难以消化吸收,不会迁移运用。这里顺便说一句,现行化学课本上的典型例题也很少,不能引导学生把学生学到的知识再用到解题的实践中去。在"教"的过程中,"知识传授多,例题示范少"这是造成学生做题难的外因之一。
2.从方法论看,化学知识来源于实验,化学基本概念、规律的得出,一般是通过实验观察、数据积累、分析、整理和归纳总结得出的。如:质量守恒定律、酸碱的通性等就是由实验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得出。而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主要是用演绎推理的方法。遇到一个问题一般先分析这是什么方面的化学问题,题目给出哪些条件,再考虑用什么规律去解决它。教师授课用归纳法,学生做题用演绎法。这就造成获得知识与运用之间思维方法的脱节。就需要教师通过习题这个环节将两者联结起来。可是有的教师即使安排了习题课,也只是就题论题,把题目解出来就完事了,不能从方法论的高度指导习题教学,对所讲例题不进行类化和变式处理,不能通过例题指导学生应该怎样审题、析题、答题。由于在解题过程中,缺少思维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难于提高解题能力,更难体验解题的乐趣。如有这样一道题目: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Na2SO4、KNO3、Cu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以下结果:(1)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白色沉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2)过滤,向白色沉淀中加足量稀HNO3、,白色沉淀不溶解。从实验可判断出,该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分析解答完本题后,如能举一反三,若将(2)的结果换成"过滤,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HNO3。白色沉淀部分消失,并有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若再将(2)的结果换成"过滤,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HNO3,白色沉淀全部消失。"其结果又如何。因此,在"教"的过程中,"就题论题多,借题发挥少",这是造成学生做题难的外因之二。
3.以教学论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主导作用发挥主体作用。主导作用的核心是启发诱导,主体作用的核心是独立思考。目前教学的弊端之一是:教师讲得太多,我们教师总怕学生听不懂,从课头讲到课尾,讲得确实认真、卖力,而教师的讲包办了学生的观察、思考与分析,学生是在被动情况下被"灌"懂的,并没有经过自已的大脑将其想懂、悟懂。抑制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一堂课往往是教师讲到底,很少有学生讨论、思考、发问的时间。教学过程不能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也无法发现学生的错误。有时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却无动于衷。究其原因,教师没有能提出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响应。教师教授的内容不能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技能,教学要求也没有落到实处。考试时,有的题目曾经是教师上课讲过的题,学生仍不会做。这种现象说明,教师讲题时,学生没有经过自已独立思考,也就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教师缺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明确要求,缺少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有效方法。因此,在[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化学: 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之我见 下一个化学: 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几点做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