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题设条件的处理艺术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3-2-27 23:11:56 |
|
|
题设条件是解题之依据,化学选择题的题设条件一般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既有解题所充分必要的,也有与解题无关、故意起迷惑干扰作用的。能不能正确判断题设条件的性质,并根据解题设之需对己知条件作适当的处理,往往成为解题的关键。
一、去伪存真,排除无关条件
并非所有的题设条件都是解题所必须的,有的条件不但与解题无关,而且干扰正确解题思路的形成。对此应多角度全面分析后,果断排除。
[例1]碳酸铵固体加热分解,若分解率为50%,则所产生的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
(A)12 (B)48 (C)24 (D)32
分析:(NH4)2CO3 ===2NH3↑+H2O↑ +CO2↑,因为碳酸铵是固体,所得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与其分解率无关,50%是虚设数据,如死缠住这个数据,很有可能会造成错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1个(NH4)2CO3分子分解生成4个气体分子,但其质量不变,故M=96/4=24,正确答案为(C)。
[例2]铜和镁的合金4.6g完全溶于浓硝酸,若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480mL的NO2气体和336mL的N2O4气体(都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
(A)9.02g (B)8.51g (C)8.26g (D)7.04g
分析:表面看去数据较多,似乎非计算不可,实际上只需简单推算即得答案。该反应中,铜、镁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最终生成氢氧化物,其中失电子的总数在数值上应该和生成氢氧化物中的氢氧根的总数相等。
故n(e-)=n(NO2)=(4.48+0.336×2)/22.4 =0.23mol,应该增加0.23molOH-,即最终生成沉淀的质量为4.6+0.23×17=8.51g。正确答案为(B)。
二、以实代虚,使条件具体化
对于比较抽象的题设条件,要通过联想或猜想,用自已熟悉的,与之相符合的知识加以具体化,以达到简化分析过程之目的。
[例3]40mlNO和60mlNO2的混合气体,缓慢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后(设反应充分),最后剩余气体是( )
(A)40ml (B)60ml (C)20ml (D)0ml
解析:3NO+H2O==2HNO3+NO ①
NO2+NO+2NaOH==2NaNO2+ H2O ②
可以设想混和气首先按方程①和水反应,并设反应进行到剩余的NO2气体等于原有NO和新生成NO体积之和时,又发生了反应②,显然最后剩余气体为0 ml。依以上分析,当混合气体中VNO2
≥VNO时,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如果反应充分,最后都不会有气体剩余。故本题答案为(D)。
[例4]将甲烷和氧气的混和气体通入盛有23.4克过氧化钠的密闭容器中,用电火花点燃,反应停止后,在105ºC时容器内压强约为零帕斯卡。将残留物溶于水,无气体逸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残留物中含有NaOH、NaHCO3
(B)残留物中含有Na2CO3
(C)残留物中只含NaOH和Na2CO3
(D)原混和气体中[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化学: 化学解题的辨证艺术 下一个化学: 浅谈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隐患问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