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教师的合作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3-3-7 8:48:31 |
|
|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合作
摘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就意味着参与,意味着一种共同体验。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改革的过程,教师在新课程的推进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新的课程内容要靠教师去实施,新的课程标准要靠教师去实现,新的教学方法和规律要靠教师去探索,这些都需要教师要具有合作意识才能完成。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也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教师要在合作中完成从传统教育教学的孤军奋战到新课程理念所要求的集体作战的角色转变。新课程的实施,靠的是集体的智慧,集体的力量。新课改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民族的复兴,因此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就必须学会合作,就必须科学高效地合作。
一、教师合作的必要性
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特点来看,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新课程体系,涉及到课程理念、课程结构和课程实践者的深刻变革,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策略和教学行为必须变革。教师在新课程的推进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新的课程内容要靠教师去实施,新的课程标准要靠教师去实现,新的教学方法和规律要靠教师去探索。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精神弘扬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重要基石。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过于强调的是学生的合作,而忽略了教师的合作。教师被人描述为一种孤独的职业,因为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形式中,由于我们在课堂里的位置和身份的差异,与学生产生了隔离。我们还经常与学校中的其他老师、我们的同事隔离,在教师休息时,除了寒暄之外很少谈及班级的事情,我们不想让他人知道我们的问题,因为我们害怕他们认为我们是不称职的老师。互不合作,彼此孤立,这样只能导致冷漠的竞争,却不能从彼此身上汲取更多有益的东西。而新课程克服了门类过多、相互独立的倾向,强调综合性。从课程综合的程度看,有交叉课程、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和经验课程等,课程的综合化要求教师的工作方式必须与之适应,教师必须从孤立走向合作。
二、教师的合作对象
1、与学生合作
新课程强调师生相互合作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过去那种"教师单一地教,学生被动地学"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深入理解课改精神,灵活运用自己的研究,巧妙地吸收他人之长,实施一套适应学生实际的教学理念,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大胆尝试,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师生协调一致,相互合作,相互促进,最终实现思维创新。
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就显得极为重要,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也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此相适应,教师应该抛弃师道尊严,作为小组或团队中的一员,与学生相互支持、配合,积极承担在集体中个人的责任,教师应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和所有学生都进行有效的沟通,帮助同学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也有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教师作为一位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使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
2、与教师的合作
在学科相互渗透、信息日益丰富的今天,教师之间的合作显得极为重要。过去那种教师个体独立、单独行动的教育方式已显得落后,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时代要求教师走出自己的小世界,走进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广阔天地"。同科教师间相互开放,相互借鉴,共同研究,共享成果。不同学科教师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交错,广大教师应形成一个教育整体,用群体优势去完成课程改革任务。同时我们还要借助网络、通讯、书信等方式,实现不同地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大家互通信息,共同探索,充分发挥群体效应。这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之一。
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改革的过程,学校及教师必然会面临许多重大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用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组织教师参与[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化学: 初三化学复习方法 下一个化学: 建构互动合作式化学教学模式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