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案导学主要存在“六多六少”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学案导学迄今仍存在一些“负面声音”。
一是共性多,个性特色少,学案的结构共性、一成不变,目标、重难点等栏目形同虚设,学生在使用中很少顾及;二是例题多,变式案例少,多数专题学案沦为“习题堆砌案”,即使有一些变式拓展或变式问题,有时也与例题的匹配程度不高,其“变式”的味道不浓,有时甚至就是原例题的数字更换等;三是训练多,自主活动少,学案设计中,安排了大量的笔头训练内容,讨论、探究、活动安排较少;四是收敛多,发散问题少,学案中更多是“规律总结”、“技巧突破”等,具有发散特征的问题不多;五是检查多,及时生成少,学案使用中,教师更多是矫正错误答案,批改也只是打个符号,关注课堂中的新鲜生成的安排和设计基本很难见到;六是容量多,整合提升少,许多学案设计了4页16开纸张的容量,大部分教师在上完2页或多一点就已经下课,很多学案总是要留个“尾巴”,很多时候最精彩的内容都在“下课铃声”中演绎,还有许多巩固练习留到课后,又占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造成“预习量安排惊人,复习题预留吓人”,学生长期在学案的困扰中,无法“回归课本”。
综上,化学学案导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关注教法设计,忽略学法指导;关注解题技巧,忽略自主感悟;关注面面俱到,忽略智慧点拨。尤其是学案导学过程中的“一人主备,众人享受”,一直被人诟病:容易滋生备课“懒汉”,甚至一些青年教师“读学案”、“说学案”,完全失去了课堂教学的鲜活、思辨、沟通、交流、发现、诊断等特征。
然而,学案导学方兴未艾,本身就说明了其存在的价值,我们唯有不断完善之、改进之、审问之、创新之,才能让学案——“辅助教学的平面载体”散发出其应有的魅力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