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综合”高考对化学教师的要求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3-4-3 13:38:26 |
|
|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其目的是为高校选拔基础好、有发展潜力的学生,然后通过高校深造,使他们成长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高考试题和形式的每次变化都缘于对人才要求的改变。十年浩劫期间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几乎处于瘫痪状态,人才严重缺乏,因此恢复高考的最初几年,命题以“双基”为主,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随着拨乱反正以后教学秩序的正常化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人才的要求也逐年提高,高考命题由“双基”转向“智能并重”,并逐步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考核,对学生的评价依据逐步从单一的知识量转移到知识的质量(知识及其应用)上。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学科在高度分化的同时,又出现了综合化和整体化的趋势,一些边缘学科不断产生,环境、能源、材料等综合学科也相继出现,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先后开设了综合理科课程,着手培养综合型人才。我国高考中学生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实施,是在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的二十几年的探索中孕育而生的,也是对科技高速发展的积极响应。
自教育部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以来,“3+X”高考模式已从广东演绎到山西、吉林、江苏和浙江等省,并逐步向全国推广。由于高考对中学教学的巨大影响力,两年多来,许多化学教育工作者对“X”特别是综合理科的测试内容、试题特点以及化学教学和迎考策略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高考“3+X”考题化研究与中学化学教学改革实践》(《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9年第8~9合期),《谈“3+X”高考模式下的化学教学》(《教学月刊:中学理科版》1999年第12期),《“3+X”高考综合理科试题命题探微》(《化学教育》2000年第4期)等。这些经验体会对今年及以后一段时期“3+综合”高考模式下的化学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由于中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化学教师的优化设计和组织实施,因此,高考形式的变革对化学教师同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认为“3+综合”高考对化学教师的要求主要包括观念新、知识实、授课活和信息广等几个方面。
一、观念新
今年是“3+综合”高考试验的第3年,从2000年的情况来看,理科综合试题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的特点。基础性就是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试卷中的化学角度试题占97分,基础题又占了其中的80%左右。综合性就是注意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运用。由于“3+综合”考试尚处于起步阶段,去年的文科综合“相当成功”,但理科综合程度偏小,不过从化学的角度看,有我们预期的某些结合点。如通过生命活动(小白鼠的呼吸)实现化学与生物的综合(第8题),通过核反应中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第23题)、实际状况下反应产生气体的情况(第28题)等实现化学与物理的综合。探索性就是注意学生解决新情境问题能力的考核。如熔融盐燃料电池(第26题)、磷酸三丁醇酯的制备[第27(2)题]等。总之,综合考试并不冷落和忽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体现学科间知识的综合,以考查学生跨学科知识运用的能力。因此,化学教师要更新观念,跳出题海,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加强学科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夯实基础、善于综合、学会探索,以适应“3+综合”高考的新要求。
二、知识实
知识实就是化学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及合理的知识结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合格教师的关键和核心要素。从传统的角度看,它包括全面、系统、扎实的化学专业知识和教育心理科学知识两个方面。其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源于化学学科本身的科学性,教师全面、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能使学生终身受益;教育与心理知识则有利于教师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化学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不断进行渗透和反渗透的总趋势,特别是“3+综合”高考模式下理科综合试题的综合性,化学教师还应该具有广博的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这比先前任何时候显得更为重要。1999年广东省已经成立相关课题组,着手研究制订单科教师起点的综合型教师的培养计划和课程方案,一些师范大学也在专业设置和教学方案上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我们在职的化学教师在注意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进修的同时,要注意自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以便于教学中能尽可能多地发掘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化学: 化学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物质结构》授课所感 下一个化学: Al2O3两性和Al(OH)3受热分解的实验改进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