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能力的培养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3-4-7 12:59:45 |
|
|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规律为对象的自然学科。也是一门与人类生产、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世纪之交,化学作为一门中心学科,正在不断向生命、信息、材料等领域渗透或交叉。一位哲人说过:“处于伟大变革时代,我闪最需要创造力和创造精神。”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这些话无不体现出了创新的巨大意义。
中学化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必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在中学化学教学活动中,必须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一、关注身边的化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体现形式是命名学生感觉到“化学”就在身边、自己生活在“化学”的世界里,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每一个实验操作无不影响着周围的社会及环境。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就会深切地感到,化学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如:我们生存的环境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化学反应,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是个缓慢氧化。还有化肥为什么会分为不同的种类(氮肥、钾肥、磷肥)原因是各种肥中所含元素在植物的各个部位所起的作用不同。以及灭火器为什么会灭火?碳酸饮料喝后为什么会打咯?身上穿的、脸上抹的、头上染的、鞋上擦的?还有洗衣粉、洗洁净、去污粉等,都离不开化学知识和化学原理。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从而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投入化学学习,积极踊跃地去动手、动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
激励学生大胆设想,大胆思维。如:如何鉴别厨房中的两种白色粉末:食盐和纯碱。学生很容易想到家用食醋检验有无气体的办法,这是学习化学的定势思维。此时通过两种白色粉末的性质(味觉、触觉)及用途进行讨论,思维活跃起来,大胆自由想象,就会有很多鉴别方法:如①口尝,是否有咸味。②洗涤油锅,是否去污。③加入面团蒸馒头,是否变得疏松多孔。④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是否潮解等等。这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让学生懂得物质鉴别并不是一个很“神圣”的问题,实际就是生活中的普通问题。通过提问和讨论,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启发了他们的心智,训练了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二、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校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营造情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注重课堂教学,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题型精讲多练,多方位、多角度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围绕着某一知识点,引导学生大胆联想,师生共同讨论和解释实际生活中与此相关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鲜活的,生动而有趣的,始终保持他们对化学课的设法热情和浓厚兴趣,让学生确实体会到化学是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的统一。
教师及时抓住机遇,把学生引向创新。如讲《硫酸》时,讲到浓硫酸有一重要特性——吸水性,书本上没有演示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设计一种既安全又能说明浓硫酸吸水性的实验。经过学生的思考,得出了许多可行的实验方案。如用小刀切一块富含水水份的瓜果(萝卜、梨、苹果等),在天平上称其质量,用塑料绳固定,放入盛有10ml-20ml的浓硫酸试剂瓶中,将瓜果块悬于距浓硫酸面1.5cm上方,塞上橡皮塞使试剂瓶密封,静置20min,瓜果块有些萎缩,将此瓜果块取出在天平上称量,其质量明显减少。因此,在安全范围内大胆让学生自我设计,进行实验,自行探索,不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会有惊奇的发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创新。
三、开展实验设计,激发创新意识。
实践是创新的摇篮,实验设计是一个动手动脑并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过程。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即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引导学生阅读,查找一些实验小窍门、实验药品及仪器的代用品,实验装置的改进等有关资料,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同时,也应经常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尽量给学生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例如,在学完硫酸的性质后,我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稀硫酸和浓硫酸的性质。此时学生思维活跃,大胆联想,认真设计,努力创新,很快设计出了多种方案。其中摘要几种如下:①用两块铜片。②用两块铁片。③用两根玻璃棒蘸取滴在白纸上。[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化学: 素养 创新 实践 下一个化学: 运用心理学进行素质教育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