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为了目标的达成,可以设计以下几个自主任务,任务一:观察氯化钠、二氧化碳、金刚石、二氧化硅的结构及模型,思考它们分别由什么微粒构成的?这些微粒又是如何构成晶体的?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几组模型,这样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更为直观的感受下去探索复杂的微观世界。任务二:根据对任务一的回答结合书本23页表1-10上的信息完成下列表格,任务二是对任务一的归纳与提高,它建立在任务一的基础上,又比任务一更深入。书本上的表格提供了一些信息,但并没有直接的答案,这就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信息加工能力,能从大量的信息中提取关键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任务三:从上表看出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有什么规律?与微粒间的作用力有何关系?此任务又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引导学生对客观存在的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自主任务的初步完成教师在课前下发“自主任务单”,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在任务的引领下对照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以便对课上内容进行充分预习,达到对基础内容基本掌握的目的。学习的方式可以是读书,思考,查阅资料等,对于有一定难度,个人自学难以解决的任务,或在自学过程中发现和提出的新问题记入“我的疑问”一栏中,这样就能使学生人人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教师在上课前有针对性地批改学生的“自主任务单”,充分了解学生的自主任务完成情况,为下一环节的实施做好准备。自主任务的有效解决课堂上,教师首先让各组同学对组内成员的“我的疑问”进行讨论,遇到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在小组问题生成单上,当堂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交予教师,教师则结合“自主任务单”的完成情况,以及各组生成的问题进行讲解。当然,有些问题可以说是一点即通,而有些问题较为复杂,可以暂不讲解,通过完成下一环节的任务就能迎刃而解了。合作任务的完成教师创设情境,提出合作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解决任务。仍以上述内容为例。教师为每组提供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的晶体结构模型,同时播放这三种晶体的结构模型动画,提出任务一:观察思考这三种晶体在结构上有何异同,分析结构上的特点又是如何影响它们的性质的?由于同学们对不同类型的晶体结构只是一个粗略的认识,因此有必要进行比较辨析,深化概念。其中的石墨晶体虽然不属于四大基本晶体类型,但通过对它的结构进行分析却可以加深对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的理解。三者在性质上的差异归根结底是由于结构上的不同,“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一直是化学教师需要不断传递的思维模式。教师投影展示几组物质熔点数据:氯气与单质溴,NaCl与KCl,金刚石与晶体硅,提出任务二:思考同种类型晶体的熔沸点应该如何比较高低?设计此项任务的意图是一方面巩固影响不同类型晶体熔沸点的因素,另一方面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形成知识网络,总结课堂要点知识网络是让学生总结本堂课的知识点。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构建知识网络图,可以让他们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地了解,也便于记忆。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了解和纠正自己的学习状况。在具体操作中,采用当堂检测的方法可以有效实现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题目不宜过多,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有效体现出这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利用评价量表可以实现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是任务的参与度、学习方式、合作水平、表达能力等。评价方式上要改变以教师为评价主体的评价方式,把评价主体多元化: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小组长评价、教师评价。还要注意评价的发展性:实施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课前评价自主学习或行为习惯,课中评价学生合作与探究的能力,课后评价小组学业成绩增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