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特征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3-5-9 12:22:22 |
|
|
学科课程是素质教育的主载体,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改革化学课堂教学,构建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地全面发展,是广大教师必须认真探索和解决的课题。笔者认为,课堂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要在教学全过程中体现素质教育的多向性、主体性、全面性、创新性、活动性等基本特征。
一、多向性特征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要更新教育思想,摒弃狭隘的教育观,树立开放兼容的大教育观念,构建立体的、网状的双线教学目标代替单一的知识教学。其中主线目标为化学“双基”、科学方法、化学与社会生活联系等方面的教学;副线目标为道德品质、智力技能、健康身心、人文精神诸方面的陶冶。课堂上要把副线教育渗透到主线教学之中,二者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优势互补,不能偏废。如在碳酸钠的性质教学中,向学生讲述碳酸钠性质,指导学生阅读“侯氏联合制碱法”,介绍我国化工先驱--侯德榜先生,为了祖国化学的发展,他谢绝国外丰厚的挽留,毅然回国献身科学事业的动人事迹,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探索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二、主体性特征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课堂中心要由教师转向学生,变教师主演为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要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发展和完善个性,达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学生主体要依靠教师主导,教师主导巧在引、妙在导。“引”是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从创设愉悦的课堂情景,营造轻松、幽默、新奇的课堂氛围入手,构建层次丰富、结构严谨的“启发-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用完整有序的和谐美、严密谨慎的逻辑美、弛张有度的节奏美、激思探微的启迪美,使主体获得精神情感上的满足,把学生的学习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激起求知欲。“导”是指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分析、归纳、验证;指导学生自己去置疑、析疑、答疑;指导学生自己去争论、发现、创新。
三、全面性特征
中学化学教学肩负着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向高校输送优秀新生的双重任务。因此要正确处理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教学与部分尖子培养提高的辩证关系,教师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①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对学生一视同仁,以发展变化的目光看待学生,寻找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取长补短。同时要改革传统的唯分数测试,全面合理评价学生。②要注意学生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教学的难度、进度要以中等生为依据,同时兼顾上下两头,既让优秀学生有发展的空间,也给后进生提供进步的台阶。在教学设计和教材处理上,面向全体学生,分成易、中、难渐次递进,实施分层目标教学。③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广泛、平等地参与课堂演练、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机会,杜绝只让少数学生动手实验。
四、创新性特征
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就是要变传统教学为创新性教学,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锐意开拓,不受传统思维和教学模式的束缚,用新异的方式处理教材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求异是创新的核心,毅力是创新的品质。化学学科有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有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课堂上能充分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显现。在教学内容上及时引入化学科学发展成果,以培养学生科技意识;在教学方法上实施主体教学,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改课堂演示实验为边讲学生边做实验,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和开展科技活动“三小”(即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竞争,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活动性特征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化学教学有着显著的活动性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时间进行主体活动,即让学生在主动地思维参与中,在能动实践活动中,自己掌握知识,交流体验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锻炼。例如,在原电池原理教学中,教师演示设疑,学生通过读书、讨论、实验等活动掌握原电池原理,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水果原电池和易拉罐原电池。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科学知识,而且也培养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创新能力。
|
上一个化学: 基于探究的化学概念掌握教学模式 下一个化学: 化学概念理论知识的探究式教学模型初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