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材分析设计化学教学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3-5-24 14:42:53 |
|
|
进行化学教学设计时,教师既要依据课标、分析教参、分析学情,更要基于教材、分析教材,挖掘教材中隐藏着丰富的内涵。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的思路,要紧紧抓住教材分析,在教材中寻找化学教学设计的“知识线、问题线、活动线、认识线”等几条线索,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下面浅谈如何基于教材分析,进行化学教学设计:
一、寻找教材中的“知识线”。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明确知识线索,这是教学目标中最基本的要求。知识线是一章、一节的主干知识、核心知识,是一章、一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比如,人教版中“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这一节,它的知识线(点)有: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摩尔质量和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方法,这些知识线(点)就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抓住了重点和难点这条知识主线,进行有的放矢的目标教学,能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在平时教学中,如何通过分析教材来寻找知识线呢?教学设计时,重要的事要分析教材。分析教材时,首先要关注教材的节标题,因为它揭示了主要知识以及其内在的逻辑性关系,是知识的纲要,抓住它,达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同时通过教材中“学与问”或“联想质疑”等栏目,来帮助我们掌握这个知识的深广度,也可通过课本习题进一步了解知识的深广度。在确定知识线时,我们还可以吸取不同版本教材中的优点及它们的交集点。
二、寻找教材中的“问题线”。现代科学之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科学史上,因为发现和提出开创性的、有价值的问题面影响整个科学发展进程和方向的事例比比皆是。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交流互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分析教材章节,如何寻找教材的问题线呢?要紧紧抓住“引言”,“学与问”或“联想质疑”栏目部分,它通常给出一节课教材核心的驱动问题,提出问题或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比如,人教版中“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引言部分,提出:(1)可称量的物质与原子、离子或分子之间有什么联系呢?(2)能否用一定数目的粒子集合体来计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呢?这些问题容纳了本节的核心知识,这些问题驱动着学生对本节内容更深层的思考。当然,有的时候,教材在正文中或栏目中并没有明确地给出问题,而是以陈述的方式给出来,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善于挖掘,可以将它转化为问题方式呈现出来。
三、寻找教材中的“活动线”。在设计活动线索时,应该抓住教材中“科学探究”、“思考与交流”等栏目。化学教学以实验为基础,以“科学探究”为主要活动线,是具有思考性、探索性的学生活动。它提供探索课题,创设学习情境,呈现探究过程,体现知识的获取的过程和方法,有助于三维目标的教学。同时以“思考与交流”栏目内容为活动线,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思考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维,并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辨论等活动进行沟通和交流,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还要根据内容特点、学生特点,注意活动方式的多样化、灵活性。
四、寻找教材中的“情景线”。如果我们仔细地分析教材中各部分栏目,如“引言”、“科学探究”、“思考与交流”、“科学视野”、“资料卡片”等栏目,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些地方隐藏许许多多情境素材。在寻找情境素材时,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个人自己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通过努力去克服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认识上冲突,激发求知欲望。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可以有多种多样。如,(1)可利用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如帮助构建学生“物质的量浓度”、“气体的摩尔体积”这两个概念时,教材的情境就是利用两个实验探究;(2)通过精心设计启发性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如对“物质的量”概念的构建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些奇妙问题:你知道1滴水有多少个水分子,你能够去数它呢?大家都没法一个个去数,那么怎样科学又方便的知道一定量的水中含有多少个水分子呢?(3)由知识的实际应用来创设问题情境;(4)通过提出假说、验证假说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5)通过化学史实、现象叙述创设问题情境。
五、寻找学生的“认识线”。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要循序渐进。任何知识都是有着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认识。教学设计务必从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教材内容与学情实际相结合起来。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知识,从宏观到微观,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比如,对于“物质的量”概念教学时,如何让学生构建起“物质的量”的概念,我们可以抓住学习“物质的量”必要性和意义入手,激发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概念的积极性。又如,人教版中“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这一节,抓住一般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的特点,设计以介绍“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将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作为化学计量,通过学生动手实验的感性认识,这样一方面突出重点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幅度减少化学计算的难度,从而有效地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当然,在基于教材、分析教材,进行化学教学设计,要灵活应用教材,达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
上一个化学: 课堂更要关注后三分之一 下一个化学: 高中化学探究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