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教育原点 推广高效课堂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3-5-28 14:01:03 |
|
|
课堂颠覆性的变化
没有讲台,没有安静端坐的学生,学生变成了小老师
5月22日上午,江苏省赣榆县华杰双语学校初二年级的教室里人声鼎沸,学生或站或坐,或读或写,有的在激烈争辩,有的在黑板上书写讲解……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这里的课堂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没有讲台,没有安静端坐的学生,没有教师从头到尾的讲授,代之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自主学习、互助展示。每个班级依据学生人数分成6至8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大约七八个学生。课桌不再统一面向讲台横排,而是以小组为单位、以类似“圆桌会议”的形式摆放——或横或竖摆放成几个相对独立长方形。教室前面没有大黑板,取而代之的是四面墙上的小黑板,学生可以随时在自己身后的黑板上演示、讲解或者展示学习成果。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太夸张了?作者为什么把背母亲与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循着声音,记者在一片蓝色学生服中分辨出一件白衬衣——一位身材娇小的女教师几乎被淹没在学生当中。这是江苏省连云港市“建构式生态课堂展示”现场会的一个分会场,正在讲莫怀戚的散文《散步》。
在这里,先由教师教然后学生跟着学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们在学案引导下,通过自学、探究、展示、小组讨论等多样化的方式,达到学习目标。
该校校长柏萍介绍说,近年来,他们越来越意识到课改的重要性,曾多次外出取经,山东杜郎口中学与昌乐二中、江苏泰兴洋思中学、河南永威学校,等等,他们都去过。结合本校实际,他们逐渐摸索出一条“构建生本高效课堂、提升师导精讲模式”的道路。目前他们的课堂目标主要是:以导学案为载体,通过预习、展示、反馈整合学习环节,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在这里课堂变成了“知识的超市”,在生动直观的环境中,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人人争相发言,学习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展示是原来课堂中没有或者很少有的环节,事实证明,这个环节能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并从他人的评价中找到自信。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体现了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的精神,时有思维的火花碰撞出来,课堂学习变得轻松愉悦。
此次现场会在华杰双语学校、墟沟小学、海头高中、白塔初中、白塔高中等5个分会场同时举行,共有100位领航教师执教100节“建构式生态课堂”课程,还有8场专家报告。每个会场都安排了课堂教学观摩、教学经验交流、专家现场点评等内容。
教师角色的转变
“讲师”变成“学师”,不再满堂灌,而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
“学生学习最大的敌人在于依赖,教师教学最大的悲哀在于包办”——东海县白塔高中走廊墙上张贴的一些标语和图画非常醒目,引来众多参观者驻足观看。这里是现场会的另一个会场。
连云港教育局副局长韩金山指着墙上金字塔形状的图表解释说,这是“洋为中用”,也是我们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学习金字塔”理论。这个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提出的,其后不断为后人完善与验证。戴尔指出,学习的第一种方式“听讲”,是学校最常用的方式,也就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24小时以后学生记忆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方式,即学生通过“阅读”学到的知识,24小时后可以保留10%。第三种方式,即学生通过“声音及图片”学到的知识,24小时之后可以保留20%。第四种方式,即学生通过给他人“示范”的方式学到的知识,24小时后可以记住30%。第五种方式,即“小组讨论”方式,24小时后学生仍然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方式,即“做中学”或“实际演练”的方式,24小时后记忆内容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学习方式,从图示上看是处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即“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24小时后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美国缅因州一个实验室的类似研究结论跟戴尔差不多,只是把阅读和听讲交换了次序,认为阅读比聆听记住的东西更多,这个结论与我们的经验更加贴近一些。
学习与记忆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与记忆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建构主义理论家指出,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学习者通过意义的建构可有效获取知识。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4个部分。建构式生态课堂采用的就是学习效率较高的后几种学习方式。
除了借鉴西方理论,连云港市“建构式生态课堂”也汲取了国内一些中学课堂改革的成功经验,并经历了摸索、发展与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两年前他们开始推行“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其中,“三案”指教案、学案、巩固案;“六环节”指课堂教学包含的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等环节。2010年经过充分调研分析后,他们将“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提升为“‘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并在全市推行。目前,连云港市又将之提升为突出内涵发展的“建构式生态课堂”。所谓建构式生态课堂,就是更加突出教师的引导、服务功能,更加强调发挥学科的教育价值。在充分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选准课堂学习的出发点;强调利用学生的“学习生成”能力,进一步提高课堂学习效益;突出教师精讲点拨的作用,让全体学生感受学习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与创造力。
换句话说,就是“能学不教”,让学生自己先自学,这里教师不再是一言堂的“讲师”,而是起到点拨、组织、示范作用,从而成为“学师”——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教学效果成为教改动力
一旦迷惘的师生尝到甜头,学校的教学面貌便开始发生变化
“一上高中,老师不像原来那样讲课了,先让我们自习预习,组内讨论学习,一开始特别不习惯,真的很迷惘。”海头中学高二六班学生杨泗真说,“刚开始的时候,我上课不敢发言,生怕自己问题答错了,学习成绩下滑了。没想到,到了高一下半学期,成绩有了很大提升……”。
这种课堂不只对学生,对教师也是一种冲击。海头中学高二生物教师尹冬静说,现在大家看到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以为老师轻松了,其实课后备课压力更大了,难度也更大了。“因为现在的课堂,不知学生们会提出什么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讲到‘果酒果醋制作原理’的时候,有一个学生突然问到干红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刚开始的时候,我答不上来,因为我也不清楚!这件事让我感到,教师在课堂上要启发学生,要比学生有更广博的知识。”可见这样的课改,教师也经历了一个适应、转变与提高的过程。
一些学校的校长表示,积极参与课改是因为逐渐尝到了甜头。华杰双语学校、海头中学、白塔高中等学校的课改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因此成效就又转变为进一步改革的动力。目前这种教学模式已覆盖连云港市基础教育的全部学段与全部学科。由此连云港市教育局把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抓手,目前已建成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地理、生物、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等多门学科的市级课程基地,而综合实践活动又包含了思想品德、历史、化学等学科。
近年来,连云港市教育局在全市基础教育各学校,尝试以主题活动提高质量效益,进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很多学校逐渐破解了课程改革中的难题,以高效课堂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些学校的课堂开始显示出自己的特点,例如,海头中学的“学案先行-课堂内化”课堂,白塔高级中学的“分层次问题导学”课堂,海州实验中学的“绿色生态”课堂、华杰双语学校的“交流展示”式课堂,墟沟小学的“展示探究”课堂等,在观摩与交流活动中都受到了相关专家的好评。
让课堂回归教育本真
教育很复杂又很简单,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不会错
“老师讲得再精彩,学生不想学也没办法。要让学生主动想学,不应当只是灌输……”在课改交流会上,一位老师作了朴实的总结。
江苏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办公室主任、课程教学博士董洪亮说:“教育很复杂又很简单,各种模式与教学法,到头来都必须落在学生身上,所以教育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他从课程教学专业的角度对连云港市基础教育“建构式生态课堂”现场展示活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系统的概括。他指出,从某一角度看,学校的教学活动无非是学与教的关系。生态课堂颠覆了传统的学与教的关系,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生态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后者主张“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他举例说,曾观摩过一节高一化学课,刚进入课堂时他心存疑虑:高一学生毕竟化学知识有限,让他们自己从实验中得出化学方程式是不是难度太大了?课后他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为了在课堂上演示,主讲小组的学生进行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展示了出来,事实证明,为“教”而学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生态式课堂改革也促进了地方课程的开发,许多学校力争使自己学校的课程体现出特色,出现了许多课程改革基地,如东海县实验中学的水晶文化综合实践课程基地和海头高中的蓝色课堂与文化基地,连云区云山小学的中草药文化与生命教育课程基地,赣榆县沙河镇第二中心小学的“农家文化”与校本课程基地,白塔高级中学的励志德育课程与红色文化基地,科教园区云台中学的云台山中草药实践课程基地,等等。课程基地的建设,使教师们更加明确了学科课程的教育价值,使学科课程更有学术性,更加体现了学科教学的探究性、体验性和实践性,丰富了课程实施途径和课程资源,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全面和个性化发展。
|
上一个化学: 教师要有榜样意识 下一个化学: 一线教师参加高考试题评析活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