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师专业成长迫在眉睫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3-5-28 14:01:08 |
|
|
编者按:有关教师人生经历的研究显示,绝大部分特级教师有20年以上的教龄,特级教师之中中老年教师的人数比例较大。这说明优秀教师的成长需要时间,三尺讲台的操练不同于武侠小说中的比武,没有哪个教师能够一出道就横空出世,成为“武林高手”,这是由教师的职业特色与教育规律决定的。优秀教师的成长需要的不只是天赋,还需要后天的经验积累与专业成长。具体而言,可能包括个人努力、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学校支持等诸多因素。教师成长需要助力,没有哪个教师天生优秀。因此,普通教师更需要鼓励、支持和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他们较快地健康成长。
近年来,人们对特级教师、名师等优秀教师的关注比较多,而对普通教师的研究比较少。客观地看,在中小学内,优秀教师的比例大多不超过5%;即便在名校,优秀教师的比例也不超过20%。以苏州为例,教师总数大致有6万人左右,“十二五”期间,预计培养3000名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约有1000多万名教师,其中优秀教师也不超过5%,也就是说优秀教师大概有50万名。要这50万名优秀教师支撑起全国的中小学教育,显然是不现实的。同样,在一所学校里,5%的优秀教师也不可能支撑起一所学校的教育。因此,重视普通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当前学校教育发展的迫切任务。
诚然,普通教师可以成长为优秀教师,但是比例不高。因此,我这里说的普通教师,或许不可能成为教育家、教学专家、教育心理专家、学科带头人或者优秀教师,他们可能一辈子都只是普通教师。做个普通教师好不好?是不是普通教师一定要努力成为优秀教师?成不了优秀教师的普通教师,我们怎样来看待?应当怎样促进普通教师的成长?很多年来,这些问题不为大家所重视,我认为,这是目前中小学教育研究的弱项。
1 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的差别在哪里
我国各地教育部门对优秀教师的认定,大多都从德绩能识等几个方面入手,优秀教师的名额极为有限,优秀教师的标准也十分高。优秀教师首先应当是一个优秀的人,即道德高尚的人,无私奉献的人;其次,优秀教师应当是一个热爱教育和关心学生的人,是学生崇敬的人;再其次,优秀教师应当是一个学识渊博、上课得心应手和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优秀教师还应当有引领作用和团队合作精神,是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引领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最后,优秀教师还必须拥有优秀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成果。
当然,也有人说,优秀教师是学校行政领导和上级行政部门认定的,缺少群众基础,其认可度值得探讨。在此,笔者不讨论这一问题,也不去追究现在的优秀教师是否都符合这样的标准。仅仅就这几个标准而言,一般的普通教师,竭尽全力工作一辈子也是很难达到的。
相对而言,对普通教师的认定较容易,只要考核合格,就可以续签合同。一般来讲,在学校里,教师只要参加政治学习、完成教学任务及班主任工作、不严重违反学校制度、服从领导安排,基本上可以被认定为合格。依据教师法规定的“严重体罚学生,造成严重后果的;无故不完成教学任务的;有触犯法律,被剥夺个人权利的”教师才被认定为考核不合格,这种教师占极少数。当然,这是普通教师的底线。大多数普通教师都是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具有上进心的,而且在工作中也有一些成绩。但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再努力,再勤奋,再孜孜以求,也不可能达到优秀的标准,成为优秀教师。
一所学校始终存在着极少数的优秀教师和绝大多数的普通教师。很多年来,我们一直重视对优秀教师的培养和研究,而忽视了对普通教师的培养和研究。教师如何成长为优秀教师固然重要,普通教师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则更为重要,因为普通教师的绝对比例和工作范围以及工作总量都是优秀教师无法相比的,因此各地的中小学应当及时调整培养和研究计划,重点研究普通教师的成长。
满足普通教师教学发展的需要。课堂是教师的主要工作场所,也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最重要途径。普通教师,由于他们的普通和大众化,或缺乏出色的技能,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受到挫折,这可能会引起一些抱怨。因此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对普通教师进行定期培训,重点帮助他们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以满足他们教学发展的需要。
满足普通教师科研发展的需要。科研能力或许是普通教师的最大不足,往往也是他们与优秀教师的最大区别。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教研要求越来越高,在职称晋升和先进评比中往往都需要发表一定量的文章。笔者所在的地区更是提出了学术性要求,这些对普通教师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学校一定要正确指导普通教师的科研工作,注重普通教师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教学叙事和行动研究,并设立学校教育科研指导委员会,对普通教师的科研文章予以指导,并提供发表文章的机遇,以满足普通教师教学和科研发展的需要。
2 普通教师的成长轨迹
普通教师的成长与优秀教师的成长都会经历适应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但是他们的成长轨迹是不同的。因此,优秀教师的成长规律并不适合于普通教师。为此我们必须了解和认识普通教师的发展轨迹。
普通教师的立足点在于普通,由起步到成长,由成长到成熟,由于自身的心理状态、学识水平以及专业能力的局限,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不能成为优秀教师。他们的工作价值在于完成学校规定的工作任务,达到教师工作的基本要求。他们的发展阶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这些并不是说他们的工作没有重大意义。他们的起步一般不高,但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他们或许教学水平不高,但他们逐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稳步进入成长期和成熟期;他们的学识水平或许不高,但他们兢兢业业,他们运用自己的知识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一种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方式;他们的专业能力并不出色,但是,他们在工作中逐渐形成了满足课堂教学和教育学生的基本能力。
综上所述,普通意味着具有教师所共有的良好品质,具有教育和教学以及科研的基本素质,可以满足广大学生最基本的要求。他们的这种普通正适应了广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实行均衡教育的必要条件。应该说一个没有普通教师的学校是不现实的,没有普通教师的教学也不可能成为学校教育,因为我们的中小学办的就是普通大众的教育。违反了这一点,也就违反了教育的最基本要素,即普适性。
3 普通教师的成长更需要关注
由于普通教师的成长过程不同于优秀教师,他们的起点、过程和结果也不同于优秀教师,因此,普通教师的需要也不同于优秀教师。
满足普通教师的心理需求。普通教师完全有可能具备与优秀教师一样的上进心,但是由于自身发展的水平和能力受到局限,往往会有一种受挫感、压抑感并由此会产生职业的倦怠感。因此,学校应重视普通教师的心理发展,正确疏导,合理引导,帮助他们在工作中找到合理的定位,最大限度实现自我发展,以得到一种适当的心理满足。
满足普通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普通教师有适应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他们需要适应教育的发展,需要在实践中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实现教育专业发展。当这种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时,他们也会自怨自艾。因此学校需要在普通教师发展的各个阶段关注他们的需要,通过教师成长工作室、教师发展学校等团体组织,帮助其解决和克服在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使他们在教育工作中能有适度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4 需要新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机制
目前,普通教师成长的阶段评价与优秀教师成长的阶段评价在职称晋升方面,除了时间上的长短不同以外,要求是完全一致的,都是从初级教师到中级教师,再到高级教师(现在还有教授级教师)。其评价考核标准完全一样,也就是说普通教师也同样都会晋升到高级教师,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这就意味着高级教师已经普通化了,所谓的高级其实并不高级。这种牺牲了学术水平和能力评价的高级教师应该说并没有多大意义。
因此,学校应该按照普通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评价标准,譬如在教学上学生的合格率在80%以上就可以认定为优秀,而优秀教师的标准可设定为90%;又譬如在班级纪律达到80分以上就可以认定为优秀,而优秀教师的标准可设定为90分;再譬如在教研上普通教师在一般杂志上发表文章就可认定为优秀,在学校杂志上发表就可认定为良好;而优秀教师必须在国家级或核心期刊上发表才可被认定为优秀,在学校杂志上发表只能被认定为合格。
为了做到对普通教师评价的公正与合理,学校应建立以普通教师为主的、与优秀教师相分离的评价机制,也就是说对普通教师要有专门的评价机制。普通教师的优秀比例,优秀教师不能占用。之所以要建立这样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机制,是为了使广大普通教师有一个更加适合的发展空间。在大众教育的空间里找到教育发展的根基,普通教师才能成为学校发展的根本。
普通教师永远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学校的教育大多都是由他们实现的,因此,做一名普通教师,是非常光荣的。学校应该重视普通教师的成长,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主动关心他们的成长,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
上一个化学: 西山学校听课记 下一个化学: 学习能力的实质及其结构构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