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 | 注册
科普之友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科普之友 >> 化学 >> 化学教学教研 >> 正文  

为谁而教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3-5-29 12:36:10
 
尽管我们每天都在上课,但却很少追问上课究竟为了谁。究竟为谁上课,这难道还是一个问题吗?难道老师每天上课不是为了学生吗?可是,教师上课就是为了学生吗?在汶川地震之后,全国人民都在为受灾人民捐款捐物的时候,有一位乞丐也捐出了他一天讨来的财物,和绝大多数国民相比,他捐出来的财物一定不会让你眼睛一亮,但他这样的身份一定让你佩服不已。可是,当记者采访他,为什么还要用自己讨来的财物捐给灾区人民时,他的解释也会让我们深思不已,他说并不是因为灾区人民需要他才捐出财物,而是捐了会让自己的心里好受一点。我们一直认为,那些舍身救人的人,一定是为了救这个人才去救人的;可很多当事人并不是这样认为的,真正让他们舍身救人的动机,是来自于个人良心的诉求,而不是来自理性上的算计。连这些如此极端的例子,都没有把动机完全归于对受益者的照顾,难道我们每天的课堂教学,就仅仅是为了学生吗?
  
  一、为课堂而沉沦的教师
  
  在初为人师的一年里,张老师过得特别的艰辛,也经历了不少的挫折。当我问她,既然当教师这么辛苦,那究竟是为了谁时,她脱口而出一句话,那当然是为了学生了,要不是为了学生学得更好,我自己有必要搞得这么辛苦吗?我说既然你觉得当教师这么辛苦,那为什么不放弃教师这个职业呢,她说如果我放弃了那学生怎么办呢?我说那可以让那些觉得当教师并不辛苦的人来教育学生呀。她说,难道还有人会认为当教师不辛苦吗?我说,如果你自己享受自己的每堂课,并在每堂课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自己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能够在下课的时候感受到做教师的尊严和幸福来,这样当教师岂不就幸福了。也就是说,如果把课堂教学当作是自己的,是为了自己的进步和幸福而教,那这样的课堂教学岂不更有意义。谁知她到反问我一个问题,如果你觉得课堂教学是为了自己的进步和幸福而教,那这样的课堂岂不太自私?当自己觉得课堂教学是为了学生时,虽然很辛苦,虽然自己不一定有进步,但觉得这样的课堂教学很高尚呀;如果教师整天为了自己而教,那怕自己进步了,但似乎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吧?可是,事实真的如她所言吗,难道道德高尚与专业进步之间就一定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在教育实践中,不管我们为别人做什么事,只要是为了别人,我们都会在道义上享有优越感,不论这事做得多还是少,是做得好还是差。之所以讲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不讲教师是“太阳底下最智慧的职业”,估计其中很重要的理由,就是认为教师总是为了学生而教。既然教师的每堂课都为学生而上,每天的教育教学工作都是为学生而做,自然这样的职业应该是“最光辉”的了。可是,这样一个如此“光辉”的职业,似乎既没有把学生的未来成长之路照亮,也没有把教师自己的专业之路照亮。学生的未来成长是一件大事,更是一件长远的事,所以仅仅靠教师的“施舍”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自己的专业成长是一件重要的事,也是一件很专业的事,仅仅靠教师的“奉献”是远远不够的。
  
  当我们说“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时,强调的是如何通过燃烧自己来达到照亮别人的目的,而不是去追问,为什么过了这么多年,我们在照亮别人时,还在使用如此落伍的“蜡烛”;为什么过了这么多年,我们还没有开发出一种既让自己得到成长,还让学生得到发展的新的教育教学技术出来,这难道不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吗?对于同一件事情,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对事情有几乎完全不同的看法。对于课堂教学,笔者无意于否定教师为了“照亮学生”的良好动机;但作为教育工作者,更有意于强调“照亮学生”这个过程中,教师自己使用的工具科学化程度如何,教师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是否能够感受到成就感和幸福感;而不是简单地用“照亮学生”这个道德优越感,来掩盖作为专业人员应该承担的专业责任,来阻碍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路途上的进取之心。
  
  上一堂课,并不是什么莫大的牺牲;上一天课,也不是什么莫大的牺牲;但要天天都上课,教师牺牲的就不仅仅是自己的时间与精力,而是自己的专业与未来。当老师始终以为了学生的心态日复一日地上课时,上课本身就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只要把课上完了,也就对得起学生了。如果只是一堂课,或者一天的课,老师有这种想法,那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如果堂堂课都是为了学生,天天的课都是为了学生,那就意味着教师除了享受“为了学生”这点道德优越感之外,注定了自己将是“一无所获”。看起来把每堂课都上了,把每天的课都上了,这应该对得起学生了;但如果每堂课、每天课没有对自己产生影响,那就意味着每堂课都只是对前面课堂的重复,每天课都是对昨天课堂的重复。这样的结局,不但不会对学生的成长有多大的助益。而且也让自己的教学生涯在每堂课、每天课的重复中沉沦下去了。
  
  二、在课堂中找寻专业生机
  
  教师之所以要去上课,那肯定是为了学生;但教师真正上起课来,那就不仅仅为了学生,更有可能的是为了自己。就学生学习而言,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自然也是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但就教师而言,课堂何尝又不是教师展现个人魅力、实现个人价值的主阵地,何尝又不是教师增强教学能力、提高专业水平的主渠道。诚然,如果没有学生到学校学习,教师自然没有必要去上课;可是,如果我们就此把上课的收益就全归于学生,并认为教师上课只是对学生无私奉献,这对学生不公平,对教师也不公平。之所以对学生不公平,是因为不管教师怎么教,但在课堂中真正学习的仍然是学生,也就是说把知识学到手的功劳,主要还是学生自己的,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而已;当我们认为教师上课完全为了学生时,学生就成了课堂教学中的“无偿占有者”,既把学生学习的功劳和成就感剥夺了,而且还让学生始终处于道德劣势地位。如果我们真的想到这个层面,也就不难理解学生为什么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了。
  
  要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无所获,对教师也是不公平的。对学生的学习而言,教师永远只是一个帮助者,而不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替代者,那就意味着不管学生在课堂中学到了什么,也不管学生在课堂中学到了多少,教师都不是直接受益者。当教师不可能成为学生知识学习的直接受益者时,有些教师就以“奉献者”和“布道者”的身份来享受道德层面的收益,可这种收益可以让教师现场感觉很好,但并不会给教师带来实质性的影响,比如让自己工作得更有成就感,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有所提高。与之相反,教师与学生在道德层面上计较,往往是一个成反比的关系,也就是如果教师觉得自己在课堂上越有道德优越感,那学生的道德负罪感就越大;当教师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唯一收益就是道德收益时,那学生对教师在心理上的排斥也就更加的激烈了。
  
  有些教师并不甘于做道德层面的“奉献者”和“布道者”,他们更希望把课堂教学作为自我展示的舞台,更希望把课堂教学作为专业提升的平台。如此一来,教师通过上课来展示自己,通过上课来磨炼自己,看起来这样的教师更加的自私,这样的课堂更是体现了以师为本;但仔细一想,这样的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时,却是最为有效的。不能帮助这样的教师一开始就是优秀的教师,但这样的教师专业前程却是无限的,对学生学习的帮助也会更有希望。毕竟这样的教师是最不安于现状的,尽管今天的课没有上好,但明天的课肯定有新花样;虽然今天他并不是一个最好的教师,但明天的他肯定比今天更好。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当今天教师的帮助并不到位时,那就意味着自己要好好学习了;当明天教师的帮助更到位时,这就意味着自己的学习可以更上层楼了。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教学中坐享“奉献者”和“布道者”的道德优越感,那就意味着虽然教师天天都在奉献,但奉献出来的成果却是一层不变的;既然教师对学生的帮助水平不变,而学生还要天天来承受“无偿占有者”的道德压力,这样的课堂想信不是学生希望的课堂,学生对这样的课堂也不会有更多的期待。
  
  三、让“教”与“学”各为其主
  
  学生去的是“学校”,去学校的目的是“上学”;可是,当他们一到了学校以以后,情况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进的是“教室”,学习的是“教材”,那怕是自己在考试中取得的成绩,到最后也变成了教师的“教学业绩”。当然,如果这样讲似乎对教师的教学也不公平,对教师来讲,自然是天天去教室,拿着教材,对学生进行教学,这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学校中教与学本身就是相融于一体的,如果非要把两者拆开来,一是根本就做不到,另一是不管是对教,还是对学,都是莫大的伤害。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之中,教与学天然地混为一体,要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分开来,那学生就不必到教室来学习,教师也不必到教室来教学了。
  
  虽然要在过程中把教与学分开是异常艰难的,也是没有这个必要的,但就教与学的目的而言,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却都要非常清楚。学生天天到学校来上学,学生天天到教室来上课,上学和上课的目的,既不是为了学校提高办学水平,也不是为了教师提高教学业绩,而是自己学习知识与提高能力而来。尽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了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需要与教师的教学保持协调一直,需要和同学的学习进行互动,但目的仍然在自己身上。对教师来说也是如此,教师天天都到学校来上班,教师天天都到教室上课,上班与上课的目的,仍然是教师自己如何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仍然是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寻找到自己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尽管在这个过程中,课堂教学会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有帮助,会对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有助益,但这些都应该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附属功能;而且随着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这些附属功能才可能发挥得更好。当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因为连续不断的课堂教学而不思进取,甚至水平不断下滑时,这就证明教师天天上班和上课的目的没有实现,自然那些附属功能也就难以实现。
  
  在现实生活中,人偷懒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原本是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说成是替别人完成任务。如此一来,那怕自己没有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但只要自己努力了,或者说只要自己做过了,也会因为“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来抵挡他人对自己任务没有完成的指责和惩罚;更有意思的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自己也会在心里接受这样的事实,那就是只要为别人做了任何一点事,那就对得起对方了,至于事情是否做得到位,至于事情做了是否对自己有帮助,这都不是问题。于是,这就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目的错位的情况,比如教师认为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学生;比如学生认为自己的课堂学习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教师,当然还包括为了学校和家长。于是教师不论教得好与坏,只要教了,也就对得起学生了;学生不论学得好与差,只要学了,也就对得起教师、学校和家长了。
  
  当学生认为学习是为教师、学校和家长时,我们就很难相信学生会在学习上全力以赴了,更不要说他会在课堂学习中主动探索和研究了。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学生会认为学习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教师、学校和家长?既然是学习,自然是为了自己呀,不管是知识的掌握,还是能力的提升,都是对学生自己有利的事情。但问题在于,我们总终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并不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和提高了什么能力,而是看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了多少分数和成绩。其实用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和提高了什么能力也不是一件错误的事情,问题出在我们把考试成绩当作教师的教学业绩,当作学校的办学政绩,当作家长的人际面子。当教师把学生的考试成绩视为自己的教学业绩时,当学校把学生的考试成绩视为自己的办学政绩时,当家长把学生的考试成绩视为自己的人际面子时,学生自然会认为学习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帮教师提高教学业绩,帮学生完成办学政绩,帮家长光辉人际面子。既然都是为了教师、学校和家长,他也就没有必要那么主动、那么认真地学习了;只要每天去了学校,每天都上了课,每天都完成了作业,也就对得起教师、学校和家长了。至于是否对得起自己,反到不是一个问题,更不会有学生去追问了。
  
  同样的道理,当教师认为教学是为了学生时,就会认为只要自己每天都去上课了,只要自己每天都把作业改完了,也就对得起学生了。至于自己的每天是否过得有意义,自己在每堂课中是否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爱佩,自己是否能够从每堂课中完成经验的总结与提炼,自己是否能够从每堂课中获得成就感,那就另当别论了。有当然更好,似乎没有也无所谓了,只要对得起学生就可以了,至否是否对得起自己,那都不重要了。这样的想法看起来特别的崇高,但却特别的无奈,因为这样的结果往往因为错失了学生更好的学习机会而对不起学生,也因为浪费了自己青春和智慧而对不起自己。因此,要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技巧是需要的,学习策略也是需要的,但最重要的并不是教学技巧和学习策略,而是教师和学生都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并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尽管我们每天都在上课,但却很少追问上课究竟为了谁。究竟为谁上课,这难道还是一个问题吗?难道老师每天上课不是为了学生吗?可是,教师上课就是为了学生吗?在汶川地震之后,全国人民都在为受灾人民捐款捐物的时候,有一位乞丐也捐出了他一天讨来的财物,和绝大多数国民相比,他捐出来的财物一定不会让你眼睛一亮,但他这样的身份一定让你佩服不已。可是,当记者采访他,为什么还要用自己讨来的财物捐给灾区人民时,他的解释也会让我们深思不已,他说并不是因为灾区人民需要他才捐出财物,而是捐了会让自己的心里好受一点。我们一直认为,那些舍身救人的人,一定是为了救这个人才去救人的;可很多当事人并不是这样认为的,真正让他们舍身救人的动机,是来自于个人良心的诉求,而不是来自理性上的算计。连这些如此极端的例子,都没有把动机完全归于对受益者的照顾,难道我们每天的课堂教学,就仅仅是为了学生吗?
  
  一、为课堂而沉沦的教师
  
  在初为人师的一年里,张老师过得特别的艰辛,也经历了不少的挫折。当我问她,既然当教师这么辛苦,那究竟是为了谁时,她脱口而出一句话,那当然是为了学生了,要不是为了学生学得更好,我自己有必要搞得这么辛苦吗?我说既然你觉得当教师这么辛苦,那为什么不放弃教师这个职业呢,她说如果我放弃了那学生怎么办呢?我说那可以让那些觉得当教师并不辛苦的人来教育学生呀。她说,难道还有人会认为当教师不辛苦吗?我说,如果你自己享受自己的每堂课,并在每堂课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自己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能够在下课的时候感受到做教师的尊严和幸福来,这样当教师岂不就幸福了。也就是说,如果把课堂教学当作是自己的,是为了自己的进步和幸福而教,那这样的课堂教学岂不更有意义。谁知她到反问我一个问题,如果你觉得课堂教学是为了自己的进步和幸福而教,那这样的课堂岂不太自私?当自己觉得课堂教学是为了学生时,虽然很辛苦,虽然自己不一定有进步,但觉得这样的课堂教学很高尚呀;如果教师整天为了自己而教,那怕自己进步了,但似乎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吧?可是,事实真的如她所言吗,难道道德高尚与专业进步之间就一定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在教育实践中,不管我们为别人做什么事,只要是为了别人,我们都会在道义上享有优越感,不论这事做得多还是少,是做得好还是差。之所以讲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不讲教师是“太阳底下最智慧的职业”,估计其中很重要的理由,就是认为教师总是为了学生而教。既然教师的每堂课都为学生而上,每天的教育教学工作都是为学生而做,自然这样的职业应该是“最光辉”的了。可是,这样一个如此“光辉”的职业,似乎既没有把学生的未来成长之路照亮,也没有把教师自己的专业之路照亮。学生的未来成长是一件大事,更是一件长远的事,所以仅仅靠教师的“施舍”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自己的专业成长是一件重要的事,也是一件很专业的事,仅仅靠教师的“奉献”是远远不够的。
  
  当我们说“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时,强调的是如何通过燃烧自己来达到照亮别人的目的,而不是去追问,为什么过了这么多年,我们在照亮别人时,还在使用如此落伍的“蜡烛”;为什么过了这么多年,我们还没有开发出一种既让自己得到成长,还让学生得到发展的新的教育教学技术出来,这难道不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吗?对于同一件事情,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对事情有几乎完全不同的看法。对于课堂教学,笔者无意于否定教师为了“照亮学生”的良好动机;但作为教育工作者,更有意于强调“照亮学生”这个过程中,教师自己使用的工具科学化程度如何,教师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是否能够感受到成就感和幸福感;而不是简单地用“照亮学生”这个道德优越感,来掩盖作为专业人员应该承担的专业责任,来阻碍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路途上的进取之心。
  
  上一堂课,并不是什么莫大的牺牲;上一天课,也不是什么莫大的牺牲;但要天天都上课,教师牺牲的就不仅仅是自己的时间与精力,而是自己的专业与未来。当老师始终以为了学生的心态日复一日地上课时,上课本身就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只要把课上完了,也就对得起学生了。如果只是一堂课,或者一天的课,老师有这种想法,那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如果堂堂课都是为了学生,天天的课都是为了学生,那就意味着教师除了享受“为了学生”这点道德优越感之外,注定了自己将是“一无所获”。看起来把每堂课都上了,把每天的课都上了,这应该对得起学生了;但如果每堂课、每天课没有对自己产生影响,那就意味着每堂课都只是对前面课堂的重复,每天课都是对昨天课堂的重复。这样的结局,不但不会对学生的成长有多大的助益。而且也让自己的教学生涯在每堂课、每天课的重复中沉沦下去了。
  
  二、在课堂中找寻专业生机
  
  教师之所以要去上课,那肯定是为了学生;但教师真正上起课来,那就不仅仅为了学生,更有可能的是为了自己。就学生学习而言,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自然也是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但就教师而言,课堂何尝又不是教师展现个人魅力、实现个人价值的主阵地,何尝又不是教师增强教学能力、提高专业水平的主渠道。诚然,如果没有学生到学校学习,教师自然没有必要去上课;可是,如果我们就此把上课的收益就全归于学生,并认为教师上课只是对学生无私奉献,这对学生不公平,对教师也不公平。之所以对学生不公平,是因为不管教师怎么教,但在课堂中真正学习的仍然是学生,也就是说把知识学到手的功劳,主要还是学生自己的,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而已;当我们认为教师上课完全为了学生时,学生就成了课堂教学中的“无偿占有者”,既把学生学习的功劳和成就感剥夺了,而且还让学生始终处于道德劣势地位。如果我们真的想到这个层面,也就不难理解学生为什么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了。
  
  要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无所获,对教师也是不公平的。对学生的学习而言,教师永远只是一个帮助者,而不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替代者,那就意味着不管学生在课堂中学到了什么,也不管学生在课堂中学到了多少,教师都不是直接受益者。当教师不可能成为学生知识学习的直接受益者时,有些教师就以“奉献者”和“布道者”的身份来享受道德层面的收益,可这种收益可以让教师现场感觉很好,但并不会给教师带来实质性的影响,比如让自己工作得更有成就感,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有所提高。与之相反,教师与学生在道德层面上计较,往往是一个成反比的关系,也就是如果教师觉得自己在课堂上越有道德优越感,那学生的道德负罪感就越大;当教师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唯一收益就是道德收益时,那学生对教师在心理上的排斥也就更加的激烈了。
  
  有些教师并不甘于做道德层面的“奉献者”和“布道者”,他们更希望把课堂教学作为自我展示的舞台,更希望把课堂教学作为专业提升的平台。如此一来,教师通过上课来展示自己,通过上课来磨炼自己,看起来这样的教师更加的自私,这样的课堂更是体现了以师为本;但仔细一想,这样的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时,却是最为有效的。不能帮助这样的教师一开始就是优秀的教师,但这样的教师专业前程却是无限的,对学生学习的帮助也会更有希望。毕竟这样的教师是最不安于现状的,尽管今天的课没有上好,但明天的课肯定有新花样;虽然今天他并不是一个最好的教师,但明天的他肯定比今天更好。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当今天教师的帮助并不到位时,那就意味着自己要好好学习了;当明天教师的帮助更到位时,这就意味着自己的学习可以更上层楼了。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教学中坐享“奉献者”和“布道者”的道德优越感,那就意味着虽然教师天天都在奉献,但奉献出来的成果却是一层不变的;既然教师对学生的帮助水平不变,而学生还要天天来承受“无偿占有者”的道德压力,这样的课堂想信不是学生希望的课堂,学生对这样的课堂也不会有更多的期待。
  
  三、让“教”与“学”各为其主
  
  学生去的是“学校”,去学校的目的是“上学”;可是,当他们一到了学校以以后,情况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进的是“教室”,学习的是“教材”,那怕是自己在考试中取得的成绩,到最后也变成了教师的“教学业绩”。当然,如果这样讲似乎对教师的教学也不公平,对教师来讲,自然是天天去教室,拿着教材,对学生进行教学,这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学校中教与学本身就是相融于一体的,如果非要把两者拆开来,一是根本就做不到,另一是不管是对教,还是对学,都是莫大的伤害。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之中,教与学天然地混为一体,要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分开来,那学生就不必到教室来学习,教师也不必到教室来教学了。
  
  虽然要在过程中把教与学分开是异常艰难的,也是没有这个必要的,但就教与学的目的而言,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却都要非常清楚。学生天天到学校来上学,学生天天到教室来上课,上学和上课的目的,既不是为了学校提高办学水平,也不是为了教师提高教学业绩,而是自己学习知识与提高能力而来。尽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了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需要与教师的教学保持协调一直,需要和同学的学习进行互动,但目的仍然在自己身上。对教师来说也是如此,教师天天都到学校来上班,教师天天都到教室上课,上班与上课的目的,仍然是教师自己如何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仍然是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寻找到自己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尽管在这个过程中,课堂教学会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有帮助,会对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有助益,但这些都应该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附属功能;而且随着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这些附属功能才可能发挥得更好。当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因为连续不断的课堂教学而不思进取,甚至水平不断下滑时,这就证明教师天天上班和上课的目的没有实现,自然那些附属功能也就难以实现。
  
  在现实生活中,人偷懒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原本是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说成是替别人完成任务。如此一来,那怕自己没有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但只要自己努力了,或者说只要自己做过了,也会因为“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来抵挡他人对自己任务没有完成的指责和惩罚;更有意思的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自己也会在心里接受这样的事实,那就是只要为别人做了任何一点事,那就对得起对方了,至于事情是否做得到位,至于事情做了是否对自己有帮助,这都不是问题。于是,这就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目的错位的情况,比如教师认为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学生;比如学生认为自己的课堂学习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教师,当然还包括为了学校和家长。于是教师不论教得好与坏,只要教了,也就对得起学生了;学生不论学得好与差,只要学了,也就对得起教师、学校和家长了。
  
  当学生认为学习是为教师、学校和家长时,我们就很难相信学生会在学习上全力以赴了,更不要说他会在课堂学习中主动探索和研究了。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学生会认为学习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教师、学校和家长?既然是学习,自然是为了自己呀,不管是知识的掌握,还是能力的提升,都是对学生自己有利的事情。但问题在于,我们总终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并不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和提高了什么能力,而是看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了多少分数和成绩。其实用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和提高了什么能力也不是一件错误的事情,问题出在我们把考试成绩当作教师的教学业绩,当作学校的办学政绩,当作家长的人际面子。当教师把学生的考试成绩视为自己的教学业绩时,当学校把学生的考试成绩视为自己的办学政绩时,当家长把学生的考试成绩视为自己的人际面子时,学生自然会认为学习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帮教师提高教学业绩,帮学生完成办学政绩,帮家长光辉人际面子。既然都是为了教师、学校和家长,他也就没有必要那么主动、那么认真地学习了;只要每天去了学校,每天都上了课,每天都完成了作业,也就对得起教师、学校和家长了。至于是否对得起自己,反到不是一个问题,更不会有学生去追问了。
  
  同样的道理,当教师认为教学是为了学生时,就会认为只要自己每天都去上课了,只要自己每天都把作业改完了,也就对得起学生了。至于自己的每天是否过得有意义,自己在每堂课中是否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爱佩,自己是否能够从每堂课中完成经验的总结与提炼,自己是否能够从每堂课中获得成就感,那就另当别论了。有当然更好,似乎没有也无所谓了,只要对得起学生就可以了,至否是否对得起自己,那都不重要了。这样的想法看起来特别的崇高,但却特别的无奈,因为这样的结果往往因为错失了学生更好的学习机会而对不起学生,也因为浪费了自己青春和智慧而对不起自己。因此,要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技巧是需要的,学习策略也是需要的,但最重要的并不是教学技巧和学习策略,而是教师和学生都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并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 上一个化学:

  • 下一个化学:

  • 会自动长毛的铝鸭子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龙•切

    多角度思考、总结规律、形成思路

    深知识迁移障碍在化学学习中的呈

    离 子

    能源的分类和能量的转化

    盖斯定律

    科学家打造纳米银弹预防普通感冒

    利用废弃物改进木炭的吸附性实验

    有机重要预测性知识

    煤的气化技术

    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化学教学教研
    自然地理
    普通自然地理[今日地理]彭水溶洞湖泊成群 无眼“虾米”
    普通自然地理[海洋故事]英将建全球最大海上保护区 面积
    普通自然地理[自然生物]为什么竹子开花后会死?
    普通自然地理[今日地理]广东东莞工厂发现罕见白化病青
    宇宙奥秘
    [航空航天]美宇航局7吨重废弃卫星或将重返
    [宇宙探索]哈勃望远镜重新工作 拍摄最新宇
    [航空航天]研究发现食岩细菌可将贫瘠火星
    [航空航天]英仙流星雨即将造访北半球 四星
    未解之谜
    [UFO飞碟]探秘UFO出现时的8种怪现象:地球
    [麦田怪圈]最近新出现的麦田圈视频
    [未解之谜新闻]俄空中交管制员称发现UFO 传出
    [UFO飞碟]英解密新一批UFO档案 包括“外
    生命科学
    [生物*医学]印度爆发侵害大脑致命病毒 已导
    [生物*医学]“十一五”我国医药体系创新实
    [生物*医学]新型H3N2甲流变种或再度来袭
    [生物*医学]研究称:学龄前儿童睡眠少于11小
    动物世界
    [动物世界]世界唯一会冲浪大象去世享年59
    [动物趣味知识]猫是杂食动物吗 
    [动物趣味知识]为什么世界上没有两片叶子是相
    [动物世界]江西三清山拍到似老虎动物 专家
    科普文章
    [地球科学]科学家找到一种能为地球降温的
    [生命科学]研究探索从脑电波中分析大脑所
    [化学学科信息]高考前一周考生做好10件事
    [化学教学教研]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
    [生命科学]研究监测运动中机体代谢变化
    [医药健康]早产风险或可通过母亲遗传女儿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使用本站前必读
    Copyright © 2007 - 2013 科普之友( www.kepu365.com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