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 | 注册
科普之友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科普之友 >> 化学 >> 化学教学教研 >> 正文  

把知识教出成绩来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3-5-29 12:36:16
 
当你问学生,你喜欢还是不喜欢读书。很多学生都说不喜欢读书。我说,不会吧,读书是多幸福的事情呀,可以让自己长见识,知道以前不知道的,明白以前不明白的,怎么会不喜欢呢。学生说,读书哪有这么幸福呀,要是只是读书,我们也不会这么讨厌,现在读书的目的既不是为了长见识,也不是为了长知识,都是为了出成绩,在成绩的压力下,谁还愿意读书呢。想想也挺有道理,那怕你很喜欢去游乐场玩,但让你每次去游乐场,都得把玩的心情记下来了,而且还得在理念或者价值观上有所拔高,如此一来,我想以后你也不愿意去游乐场玩了吧。由此可见,要让学生喜欢上读书,只是考虑如何教书肯定是不够的,还得想办法帮助学生在读书之后,还能够把读书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考试成绩。也就是说,只要考试成绩不再是学生读书的心理压力,如果能够让考试成绩成为学生读书的心理动力,相信学生不但会感受到读书能够长知识,而且还能够感受到读书带来的成就感。
  
  一、“不会读书”还是“不会考试”
  
  小明是一位非常听话的学生,除了读书,他似乎也没有别的爱好,而且他在读书时还勤于思考。说句实在话,象这样的学生,现在已经很少见了。但很不幸的是,小明的考试成绩一直不理想,这让他的家长特别困惑,当然也让小时自己很困惑,为什么自己这么认真地读书,但就是考不出好成绩来。而且让他更郁闷的是,他的好朋友小华似乎比他幸运多了,小华看书不多,而且远比他好玩,大家也公认小明比小华要有知识、有思想,但小华的考试成绩就是比小明好。当小明向老师求助时,老师经常对小明讲的话,就是小明不会读书;当问为什么小华比小明考得好时,老师也是一句话,小华比小明会读书。
  
  小明真的不会读书吗?当你和小明接触之后,就会发现小明还真是一位非常喜欢读书,而且非常善于读书的学生,他不但读过很多书,而且还经常把书中的观点应用到生活之中,所以在同学中他还有“小诸葛”之称。但小明既然喜欢读书,而且还如此善于读书,为什么在考试中就考不好呢?这就让我们反过来问一个问题,是不是把书读好了的同学,就一定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呢?那得看判断是否把书读好了的标准,和判断在考试中是否取得好成绩的标准,是否保持一致;如果两者保持高度一致,那么把书读好了和取得了好成绩就是一回事,也就是说,把书读好了就意味着肯定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就意味着肯定把书读好了。很遗憾的是,从小明和小华的身上看来,这两个标准并不一致。尤其在小明身上,似乎小明在考试中总是考不好,第一并不是小明不聪明,第二并不是小明不认真,第三并不是小明不会读书。
  
  仔细分析小明考不好的原因,可能并不是他不会读书,也不是他没有把书读好,而是他把书读得太好。为什么把书读得太好反而考不好呢?一是小明有读书的爱好,就难免把所有的知识都读得那么认真,这就导致他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大范围内的知识,而考试有一个最起码的标准,那就是必须保证试卷能够较大比率地覆盖学科知识,因此小明虽然能够对试卷中的若干题目有非常深刻的理解,但很可能对其他的题目见所未见;另一是小明可能把有的知识读得太好,理解得过于深刻,迁移得过于宽泛,当目前的考试要求答案规范性与统一性时,小明的对这些题目的回答有可能反而得不到高分。反过来。为什么小华读书“不求甚解”,但反而能够得到比小明更好的成绩呢?我想道理也是如此,正是因为小明读书时不求甚解,所以他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所有的学科知识都学习到,尽管学习得并不到位;另外,也正是因为小明读书不求甚解,所以他正好能够按照规范化与统一性的标准来答题。
  
  由此可见,把书读好和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在惯常的思维中,那些把书读好的同学就能够取得好成绩,于是教师的职责就是教学生如何把书读好。可事实上并不完全如此,对教师来说,除了教学生把书读好的确有利于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并不必然如此,要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不但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把书读好,还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二、从“不求甚解”到“只求甚解”
  
  在传统的观点中,读书总是越多越好,读书总是理解得越深刻越好。甚至那些为了读书而读书的人更容易得到他人的认可,因为这样的人读书并没有外在的目的,所以显得格外的尊重知识与真理。那些把读书当手段的人,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总让人觉得这些人并不象个读书人,更象个读书贩子,因为这些人并不以掌握知识为目的,而是以如何利用知识为目的。正是由于这样的观点普遍存在,才使得大家情愿当书呆子,也不要当书贩子。下面我们来看,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应该是什么样的状态呢,学生应该把知识的学习当目的呢,还是把知识的学习当手段呢?如果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目的,那这样的学习肯定是幸福的,因为这样的学习不必对外在的要求负责任,只需要对自己的学习感受负责就可以了。当自己觉得读得比较开心时,那就多读一点;当自己觉得读得比较辛苦时,那就少读一点。之所以现在的学生不愿意读书,就是因为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并不是把知识的学习当最终的目的,而是把知识的学习当作获得成绩的手段。
  
  如果读书只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展开,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那这样的读书肯定更容易吸引同学,也会让同学在读书中更有乐趣,这也就难怪古人也以追求读书不求甚解为荣了。如果只是为自己的兴趣而读,或者只是为自己的求知欲而读,这样的读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但却难以判断这样的素养是否是社会所需要的。判断所学知识或者所形成的素养是否真的是社会需要的,最简单的标准就是社会为学生提供的考试,而且考试越正式、考试越规范,这样的考试具有的判断力就越大。于是,古有科举考试,以此判断学子们掌握的知识和形成的素养是否是皇帝和国家所需要的;今有高考,以此判断学生们掌握的知识和形成的素养是否是高校、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于是,这就要求今天的学生读书时,在不求甚解的基础上,逐步养成只求甚解的学习风格。
  
  当我们说学生读书是“只求甚解”时,估计很多教师和学生都会说,这不就是当下大家最痛恨的应试教育吗。我想这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哈,应试教育之所以害人,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一是应试教育虽然拼命的想要成绩,但结果却是成绩也没有要到,还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了,把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机会错失了;另一是应试教育虽然会让学生得到一些成绩,但这些成绩并不是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求解”来获得的。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知识“只求甚解”,其前提是对知识要“求解”,如果你根本不理解知识,那自然谈不上为什么要“求解”了;但此处只所以强调一定要“只求甚解”,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和学生在生活中的随意学习不一样,随意学习并没有具有的目的,也没有时间的限制,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只要是对自己有利的知识,都是可以学习的;但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是有限定的学习。
  
  首先限定的是学习内容,不管你有兴趣还是没有兴趣,你要学的就是这么些知识,如果你以自己没有兴趣来学这些内容,那只是对自己的伤害,丝毫不影响其他同学对学习这些内容的兴趣与兴致,这就只能让自己在学习上与其他同学的差异更大了。其次限制的是学习的目的,不管你是为了丰富自己知识和提高自己能力而学,还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学,但判断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的,仍然是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不管你是多么的讨厌考试,也不管你认为考试是让你学习的动力,还是阻碍你学习的压力,但你都迈不过考试这一到关,反到是那些主动接受考试,并把考试当作学习动力的同学,他反而在考试中感受到了成就感,从而将这些成就感转化为自我效能感了。于是,当你在讨厌或者抱怨考试时,那些把考试转化为动力的成就感的同学,自然也就更容易在考试中战胜你了。最后限制的是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不管你喜欢做题目还是不喜欢做题目,不管你喜欢做这一类题型还是不喜欢做这一类题型,但你学到的知识都必须通过试卷题目的形式表达出来。你可能认为用这种呆板的形式无法把自己的知识倒出来,甚至认为这种呆板的形式本身就是对知识的反动,但没有办法,你必须通过这种形式来证明自己是否掌握了知识。你可能说我喜欢论述题但不喜欢简答题,或者说我喜欢选择题而不喜欢填空题,但这并不是你可以选择的,如果要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不但要求你喜欢不同的题型,更要求你喜欢所有的题型。要是你有所喜欢,有所不喜欢,那些你不喜欢的题型并不会因为你的不喜欢而消失,反而会通过让你在这些题型上得不到分来制裁你。因此,如果要从知识中获得成绩,就意味着并不是把书读得越多越好,也不是把书读得越深刻越好,而是把书读得和考试的要求越一致越好,只有突破了课堂学习中的诸种限制,才可能真正让自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来。
  
  三、把知识读出成绩的方法
  
  要取得好的成绩,第一个准则就是要把读书的范围限制在考试的范围之内,既不能读得太多,也不能读得太少。为什么要为学生设置课程,并根据课程编写教材,就是因为现在的知识实在太多,以学生自己的经历和能力,是不可能正确地选择出那些重要的知识的;于是,就以课程和教材的形式为学生呈现学习的内容,并以考试的形式来检测学生的学习内容,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范围有所限制。如果学生读书的内容超出考试范围太多,难免因为学习不够聚焦,或者因为把有限的时间花在了不考的知识上,使得学生考试成绩不够理想。如果学生读书的内容还达不到考试范围,那肯定不可能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如果在考试中你把一道题目用三种方法做出来了,也只能把这一道题目的分数给你;如果你在考试中把三道题目都只有一种方法做出来了,三道题目的分数没有谁敢扣你一分。
  
  要取得好的成绩,第二个准则就是要把读书的深刻程度与考试试卷要求的难易程度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对于试卷要求不难的知识,一定不要自己理解得过于深刻;对于试卷要求难的知识,一定不要理解得过于肤浅。当你把本来要求不高的知识讲得非常深刻,或者学生把要求不高的知识理解得非常深刻,不但得出来的答案可能和试卷的标准答案不一致,尤其是文科,更主要的原因是,让学生在这些要求不高的知识上花的时间太多,从而影响学生在要求高的知识上的学习。对于那些试卷要求高的知识,自然应该理解得深刻,否则要么答起题来文不对题,要么根本就不会做这些题目。对于这些试卷要求高的知识,究竟应该理解到什么程度才叫深刻呢?对于每一份试卷来说,真正拉开成绩差距的,并不在于那些要求不高的知识点上,而是在这些要求很高的知识点上。于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和学生在学习时,一是要尽可能为要求很高的知识留够留足时间,另一是要尽可能把这些知识点的理解透,当然理解透既不是太个性化的理解,也不是太怪异性的理解。
  
  要取得好的成绩,第三个准则就是要把知识的储存形式和考试试卷的题型模式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对于通过再认就可以解决的选择题,就不要花时间去死记硬背;对于通过死记硬背部分内容就可以解决的填空题,就不要花时间去通篇背诵;对于通过死记硬背关键词就可以解决的简答题,就不要花时间去全部背住;通过理解和应用就可以解决的论述题,就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去阅读而非思考。如果学生把所有的知识都储存成选择题,那就肯定不可能在其他题型上取得好成绩了;但如果把所有知识都按照论述题来应对,估计学生要把试卷做完就非常不容易了。以简答题为例,试卷的要求是只要把相应的关键知识点答出来就可以了,如果学生不但要记住所有的知识,而且还在答题时论述自己的观点,这就难免让他在简答题上既得不了高分,还浪费了宝贵的答题时间。
  • 上一个化学:

  • 下一个化学: 没有了

  • 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十二):化学

    照相底片的感光

    有机物燃烧

    高中化学竞赛试题解析

    骗子为何盯上高考 有利可图 有机

    氢氧化铜与氨水反应的实验探究

    对化学平衡移动的两种观点的探讨

    2012高考化学复习:判断金属性或

    化学必考知识点解密:铁

    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

    血型是如何决定的?

    高考倒计时30天备考指南之五月份
    化学教学教研
    自然地理
    普通自然地理[今日地理]希腊高速公路遭青蛙“霸占” 强
    普通自然地理[今日地理]全美生存压力城市排行:芝加哥
    普通自然地理[今日地理]阿根廷发现三眼怪鱼引发核污染
    普通自然地理[今日地理]港珠澳大桥管理局选聘环保顾问
    宇宙奥秘
    [航空航天]今年或可观超新星爆发:将现两
    [宇宙探索]卡西尼最新数据:土卫六内部是
    [航空航天]人类未准备好接触外星人 应先学
    [航空航天]X—37B成功试飞 美“太空战机”
    未解之谜
    [麦田怪圈]不解之谜之麦田怪圈与神秘线条
    [麦田怪圈]扑朔迷离的麦田怪圈(2) 初中
    [UFO飞碟]好奇号拍到不明物体 是小星星还
    [UFO飞碟]1997美国战斗机拍摄视频
    生命科学
    [生物*医学]“减肥神图”网上流传 称观看后
    [生物*医学]法首次用人类干细胞制造出表皮
    [生物*医学]《自然—医学》:研究称过度清
    [生物*医学]世界心脏日来到 良好生活方式造
    动物世界
    [动物趣味知识]石蛙身上的寄生虫能否杀死? 
    [动物世界]组图:世界上最丑陋的13种动物
    [动物世界]中国狩猎场隐秘生存调查:濒危盘
    [动物世界]长春大象“杀人”属意外 饲养员
    科普文章
    [物理科学]科学家实现高效“囚禁”单原子
    [科学考古]以色列发现罕见2200年前金币 重
    [化学教学教研]化学源于生活
    [化学教学教研]高一化学  着意做好初、高中化
    [生命科学]新型农作物喷药系统研发成功
    [医药健康]拍到免疫细胞入侵神经系统过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使用本站前必读
    Copyright © 2007 - 2013 科普之友( www.kepu365.com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