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牢基础 培养能力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3-7-5 13:26:06 |
|
|
一、平衡各科,注意基础
高考是一门综合性的考试,各门功课都要有一个较好的成绩,高考中才能有一个理想的结果。可是,一般来说,做到“门门低”是困难的,每个同学都有自己比较喜欢、学起来比较顺手的科目,也会有些不大喜欢甚至有些头疼的科目,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妥善地处理好优势科目和劣势科目的关系,尽量保持平衡。
我认为,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我们应该采取不同态度。在刚升入高三的一段时间内,大家一般是一边上新课一边开始复习学过的内容。这时候,相对来讲供同学自由支配的时间要多一些,我们就应该也有可能在自己较差的科目上稍微多用一点力气。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对数学一向不太感兴趣,成绩也比较差,老师发现了这种情况以后找我谈话,向我详细分析了各科的情况,他说:“你如果在较弱的科目上从80分提高到110分,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但在较强的科目上从100分提高到130分,就要困难得多了”老师的一番话,打消了我放弃数学、专攻其他来提高总分的想法。结果证明,老师的话是对的,如果没有数学比较好的成绩,我想,我的总分是不会这么高的。
当然,到了临近高考的几个月,情况就有所不同了。可能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原来相对较弱的科目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也可能收效仍不是十分显著,但这时如果再偏向用力的话,很可能反而把比较强的科目拉下来,而且,这一段时间安排得也会很紧张,要抽出时间在们U科目上狠下功夫也不很容易。因此,这时候,应该在尽量照顾弱势科目的前提下,努力提高优势科目的成绩,基本在各科上平衡用力,以期在优势科目的考试中和别人拉开差距,弥补基他科目的不足。
现在的高考,已不再是单纯的对知识的考查,而更偏重于能力的测试,那么,什么是能力呢?怎样复习才能够提高自己的能力呢?这是不是意味着丢开课本,去做一些标榜“能力训练”的名目繁多的题目呢?我觉得并非如此。我觉得“能力”就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和方法。要提高自身能力,就必须先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这是根基,是基础,否则,所渭“能力”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还是“坚持”本本主义,从课本入手,从基础知识入手,而不是贪图终南捷径,做太多的模拟题。能力必须在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培养,但知识的相加并不等于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力图做到举一反三,融汇贯通。对于文科同学来说,需要记忆大量的时间、地点、史实之类的东西,这大概也是大家最为头疼的一点。在学习中,我坚持先梳理清楚知识的网络,从整体上加以把握,然后将零碎的知识贯串起来。我觉得这样不仅容易记得住,记得牢,也有助于我们了解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学习是有益处的。
的确,在高考以前,各种各样的复习指南、模拟题目会有许多。为了帮助我们正确使用这些资料,老师明确告诉我们:偏题、怪题不必做,过难的题目少做,基本的、程度适中的题目有选择地做,题不在多而在精,做过的题目则务必弄懂,正是本着这一原则,我也做了一些习题,对于做错的题目加以摘录,随时拿出来看。我感到,这样做应该是比一头扎进题海里盲目做题有成效些。
二、搞好生活,保证学习
高考复习阶段可以说大家都处于一种“临战状态”,绷紧了弦,准备投入“战斗”,许多同学被学习压得喘不过气来。在某种意义上说,高考不仅是智力的竞争,也是体力的竞赛。紧张的学习尤其需要有良好的身体,而要有一个良好的身体,则要养成一种紧张而有序的生活习惯。
在高考复习过程中,我力图自己能够比较有规律地学习和生活。每天早晨起床锻炼,然后早读,中午无论多忙也一定保证一个小时的午休时间,晚上按时休息,不长时间“开夜车”。有—副对联说:“苟有恒,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我觉得,牺牲休息时间去突击学习反而搞垮了身体,是不值得的,实际上也不利于学习。在紧张的学习间隙中,我还坚持看一些课外书刊和杂志,这样既使脑筋得到休息,同时又增加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也许有人认为高考前还看课外书是浪费时间,实际上并非如此,只要我们选择知识性较强而又和我们学习的科目相连紧密的书刊来读,我感到是很有益处的。如果能够长时间地坚持有规律的学习和生活,自己的生活就不会被打乱,不会显得手足无措了。
另外,我认为要有规律地生活就要合理地安排和利用时间。在这里边,有效地利用课堂的45分钟似乎显示得更为重要一些。在高考复习阶段,我们上课时间比较多,往往是一节连着一节,连轴转,即使课后不再有作业,也很难保证自己始终精力充沛地听好每一节课。因此,我就试着有选择地听课,在课前抽出一定时间了解老师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到了课上,自己不明白的集中注意力去听,明白的就可以不必去听,也可以试着做—些作业。这样,有的放矢,就可以避免那种一节课听下来昏昏沉沉而又不知所获的情况了。如果保证每节课的内容当堂消化,也就不必在课下费时间去反复琢磨,时间的安排也就相应地宽松多了。此夕隋的同学在复习中往往要制定—个学习计划,我觉得这种计划宜精不宜细。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很可能出现一些难以预想到的情况,如果计划过细,过于具体,反而会被打乱,无法执行下去;而—个比较宽松、给自己留有余地的大致的学习安排,反倒有利于学习的有效进行。
三、充满信心,沉着应付
在高考准备过程中,大家都高度紧张而且疲惫不堪,可能心理上也相应地会出现一些烦躁的现象,如有的同学出现失眠、头痛等甚至在考场上过度紧张和恐惧而做不出题目,这些都会直接地影响到学习和考试,因此,自觉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保证以最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首先,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充满信心。可能会有这样的情况,刚开始复习的时候,大家都信心十足,感到似乎什么都会了;可随着学习的深入,反而感到不懂的东西越来越多,这时便会感到信心不足了。其实,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然后知不足”,发觉自己的不足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也是一种好事,认识到不足就有弥补它的可能性;我们不会的别人未必全懂,只要努力去做,我们一定能成功。也会不另一种情况,就是经过—段时间努力学习以后,感到自己有了很大提高,但和其他同学一比,原来还差许多,这时也会失去信心。这就需要我们认清自己的目标,批准自己的位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前进的动力,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
其次,就是要静下心来,正确估价自己,沉着湿付一切。特别是到了考前的一两个月,不仅学习上压力繁重,而且要填报各种表格,零碎的事情比较多,这就要我们冷静头脑,沉着应付,比较好地处理这些事,以免影响自己的学习。尤其是填报考志愿,更是关乎自己一生的大事,“一失足顿成千古恨”,我们—定要冷静下来,正确地估价自己的实力,作出明智的选择。而志愿填报完毕之后,则要完全放开,一心去努力学习,争取实现自己的梦想。
再次,到了临考前,不妨有点“阿Q”精神。在自己已经做出最大努力的前提下,降低自己的期望值,“放上包袱,开动机器”,不要背过重的心理负担。在考场上,不必要求自己每个题目都做,“全做全错”远比“做则做对,尽管不全”的损失要惨重得多。遇到不会做的题,也不必气馁,这时不妨有点“阿Q劲”:“我不会的别人也采必会做”,这对调节自己的情绪,是有一定用处的。
另外,在应考以前以及应考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一方面避免受到不必要的干扰,另一方面,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渡考关”,这对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保证考试顺利进行也是很有帮助的。
总之,我认为,只要能够扎扎实实地学习,同时有规律地安排好生活,调节好情绪,那么“眼中形势形中策,缓不徐地静不哗”,在高考中是一定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成绩的。
|
上一个化学: 化学中考完全手册,盲点扫荡 下一个化学: 初三全年备考分科攻略 来跟化学握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