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实践与对策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3-09-29 09:11:55 |
|
|
一、发挥教师主导地位,创设自主管理氛围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能力毕竟有限,因此,教师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及时指导学生,为学生创设自主管理的条件,引导学生根据班级特点,自主地进行工作,做好自己主管的工作,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学会自我管理。
1.加强管理,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见影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项活动、每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为了建设良好的班风,教师应以课堂为中心,以常规训练为主线,加强对学生课堂纪律、常规、基本行为准则的教育,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和自学、自理、自控的能力。
2.放下老师的威严,相互尊重,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班集体是一个由无数个鲜活生命所构成的团体。在传统的教育背景下,教师总是板着面孔去管束学生,训导学生,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学生在班集体有压抑之感,哪有幸福可言?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是无从谈起。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实施班级管理的主体
无数教育实践证明:在大多数情况下,他律是比不上自律的。自主教育是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教育实践。在班级管理中学生是主体,我们就应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条件和最终目的这一教育目标。
1.发挥“主人翁”精神,引导学生当好主角。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视野的开阔,学生觉得自己不再是个小孩子了,他们不喜欢老师什么事都不放手让他们做,都喜欢表现自己的才干。而且新课程理念要求完善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地位,班主任的主要职责在于引导学生当好主角。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必须抛弃班主任统一管理班级的管理体制,在班级管理中有意识地调动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来,改变过去学生总是制度制约的对象,学生永远处于“被动”境地的局面,大胆地让学生成为制度的设计者,让学生与教师一起选择、设计和完成多种教育活动,做到主动参与、全体参与和全程参与,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教育过程之中。
2.建立民主评价机制。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重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自我评价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方面。它既能使学生得到自我评价的反馈信息,又能加深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自我认识,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既评价了自己,同时又进行了自我教育,通过自我评价,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修正。
3.学生自主组织活动。
把活动课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让班干部商讨活动内容,进行主题队会活动,让班干部带领同学去策划、组织。通过活动,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学生对这类活动很感兴趣,积极地投入到班级活动中去。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不自觉地喜欢上这个集体。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意义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这不仅是因为教育能够培养出具有各种知识和能力的社会建设者,更是因为教育能够造就出具有健全人格、诚实、正直、追求真善美的真正的“人”。只有以人为本,才把握准了教育的生命意义,让教育焕发出生命光彩!
|
上一个化学: 班主任的多重角色 下一个化学: 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