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转载北京师范大学王磊教授的评课实录,希望对自己有所帮助。——恶补吧,大家一起来吧!
我受大会的委托,受整个评委团的委托,在这里与大家做40分钟的交流。首先,我想先代表我自己,前面将要说的这些话仅代表我个人的感受,两年和四年前我都参加了这样的会议,今年很高兴又有机会参加华北和东北联合举办的会议。我个人觉得收获很多很多,因为感觉非常受鼓舞,我主要的感受来自于两方面:一是我们看到了初中化学老师的风采,看到了初中化学课堂面貌的巨大变化,我想每位在座老师都能感受到。这三天无论是从说课还是到现场课我们已经都全方位、多层次、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新课程带给我们初中化学老师专业素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能力方面全面的变化。另一方面是我们从学生的现场表现感到了强烈的震撼。我们看到以哈尔滨的萧红中学学生为代表的这一批初中生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他们这种自信、大胆的精神以及知识面的开阔、勇于提问质疑、善于交流表达的素养,让我们觉得初中化学的教与学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另外,我在下面跟老师交流时感受到华北和东北片区8个省市全面地在进步,省市之间高端的教学设计水平差异日益在缩小。我觉得这些都是今年初中优质课比赛带给我们的鼓舞。
具体来看一天的说课和将近两天的讲课。我们40节的说课,一共是大概15节比较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课,涉及了初中课标中的空气、单质碳、二氧化碳、金属、酸碱盐特别是盐这样一些核心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大概除了氧气外其他元素化合物知识在说课中都有所展现。有14节比较典型的概念知识课,也包括初中课标中涉及到的微粒、元素、质量守恒定律、溶液、化学用语,这些概念的面也是比较宽的。另外,这次优质课说课评比还有7节特别体现化学与社会发展类型内容课的探索,比如说水、能源、燃料这样一些侧重在化学与社会发展的教学内容。同时我们看到一节绪言类的课,一节是实验的专题复习课、还有一节是侧重于生活探究的专题课。应该说40节的说课内容非常丰富,类型多样。40节的说课大体可以分为课前说课类型和课后说课类型两大类,40位老师都体现了他们对说课的理解和认识,我们看到了不管老师们说课的组织形式是什么样的,他们都包括了一些基本要素: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的设计理念和意图等等,在短短的10分钟内立体地、结构化地向大家展现。在这里我觉得特别值得向大家交流的是这次说课水平普遍高于往届,体现了老师们说课的意识,特别是说课的融合水平明显提升。大家都看到他们是多要素的融合,多线索的融合。从他们ppt的表现形式上我们看到的都是结构化的ppt。,老师的语言、ppt的文字加上学生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现实图片、场景甚至录像,用多种手段来向大家展示他们的教学设计,我觉得这是需要很高水平的,集合了各地教研员和老师们教学设计的智慧。另外,这些说课内容丰富多样,生动真实。这是我们听40节说课的感受。
从说课当中还给我个人(未与评委团进行交流)留下了深刻印象的课有:
1、最具乡土气息,最结合农村生活实际的是大同康亮老师的《化肥》课。这节课确实能够体现当地农村化肥使用的实际情况,康老师结合农村的生活实际,学校的场景实际、学情实际来进行化肥的知识教学我很受启发。
2、最具理论思考性的应该是吉林市松花江中学的罗新春老师,我个人感觉她这个课提出来的三个阶段层次“授之以鱼”、“授之以渔”以及“悟其渔识”这样一些理性概括,把理论、理念的思考与具有冲击力感染力的教学场景结合起来跟大家来说课,确实是非常精彩。
3、最具开放性的一节课是北京市35中的佟威老师的课(生活中常见的盐),因为她不仅体现了40分钟课堂内的学习场景,事实上她整个是从家里的场景,拉到课堂上的场景,再延伸到课堂外网页的制作,网络的学习以及课外小组活动的开展,虽然只有10分钟的说课,却给我们展示了非常具有开放性的学习环境的构建过程,我们觉得这是非常努力的一种课程设计。
4、最具有生活探究性的课或者说是最超越教材的探究性课的设计是内蒙古贺净老师《常见食品干燥剂的探究》,这个课题的选择最超越教材的范畴、最结合生活实际而且可探究性很强。
5、另外北京的裴立英老师和孙震老师在说课当中特别进行了学情调查,这在40节说课当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学情调查不是像一般老师说说的基础怎样,而是实际开展了学情调查,特别是裴立英老师的学情调查非常具有海淀区学生的特点。他们实际上发现了很有意思的问题:像燃烧、灭火这样的课题学生并不是脑袋里什么都不知道,其实他已经知道燃烧的条件,他已经知道灭火的措施,在这样的学情基础上到底应该怎样设计课,才能够有纵深的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或者说有张力,能够在你的课堂上给学生带来新的感受和收获,而不是原地踏步,他们已经知道了的知识你还很牵强地像讲新课一样从头灌输。我觉得这样的课题在初中课程标准中有很多,甚至包括质量守恒定律。我们的初中生特别是城市里的初中生其实对很多知识内容已经有大量的现有认识,那么我们老师如何基于他们的认识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认识?这样的课题摆在我们每一位老师面前,裴老师他们在解决这一类问题上有新的探索。
在40节说课当中我个人受两大方面的冲击最大:一是联系实际的气氛特别浓厚,尽管40节说课没有真正“上”课,但他们通过大量的图片、视频、素材的设置让我感受到真的是源于生活、超越生活又回归生活这样一种氛围,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二是我特别关注的是概念原理课到底怎样结合生活实际,怎样充分尊重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来进行教学,这个问题已经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这次评比40节说课有将近14到15节是概念原理说课,这在我们真实课堂、展示教学当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但是大家都感受到概念原理课真正出彩,真正吸引人的毕竟还是少数。就是说大家开始重视探索这个方面的问题,但是这种课到底怎样才能体现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怎样才能做得更好,我觉得还是有很多问题值得讨论。在这个方面给我留下很深刻印象的是北京市回民中学的丁芬老师,她讲溶液、质量分数。质量分数概念的建立她自始至终用生活的场景、生活的问题来去衬托和贯穿。从概念的形成建立到概念的理解再到概念的深度发展和应用都是围绕生活问题线索来进行展开的,而且是比较成功的融合的设计。
上面是说课的一下感受,下面跟大家谈谈17节讲课的一些感受,先说一些直观的感受,这些都是我个人一些很个性化的感受,我也罗列一些我心目当中的“最”:
1、最努力调动学生发言,最努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应该是吉林珲春市的李丽辉老师,这个印象非常深刻。只有她最沉得住气,但我想她一定是非常有理念地进行处理,大家都知道她的课堂上同学一次举手她不叫,再让第二拨同学举手还是不叫,一般要让同学三、四次举手的拨次,最后她才让说话最少的同学发言,这一点充分体现李老师高度关注每一位同学在课堂上的参与性的理念,这给大家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而且她还不是一个轮次的发言是这样,几乎这节课都是这样坚持的。她的课堂后来为什么时间不够了?实际上她大量时间是花在这个事情上,这个时间到底花得值不值?我们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我想这样的留空确实是非常可贵的。
2、最有创意的练习设计:这一轮次的优质课表现出来的闪光点非常全面,其中就是包括练习和作业有创意的设计。我在这里列举,像天津的杨益彬老师,他模仿开心词典、电视大奖赛等形式设计作业。还有齐齐哈尔的杨志鹏老师也是这样,他们都是在课的结尾处最枯燥的练习环节反而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高潮,这体现老师们对学生的练习环节进行了新的探索。
3、最充分体现实验论证的课。为什么这么提呢?同样的实验,被老师用得非常具有教学功能,特别是在概念原理教学中非常具有论证功能。我个人推北京景山学校的吴兰老师和唐山九中的吴颜颖老师。吴颜颖老师是燃烧条件课,她的试管组合(?),这个实验应该说在平常教学中也有老师使用,但是像她今天这样用得这么比较完美的境地,而且能够基于这个实验推论和探究一系列后面的问题,对整个课的驱动性和整个燃烧条件建立的论证性发挥了比较到位的作用。景山学校吴兰老师的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大家都会做,但是怎么做确实有非常不一样的教学设计。我们看到都堆在一块儿做是一种做法,分成两拨(即形成概念、形成规律的时候做一拨,最后联系和理解概念的时候做一拨)是一种做法。这些实验都让学生自己做是一种做法,老师设计好让学生操作又是一种。但是能够把这些实验真正同学生认识发展的逻辑,即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几个关键性的认识发展链条能够充分结合起来,用实验制造冲突、用实验解决冲突,然后再让学生论证实验,逐渐地把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从感性带到理性,从表面到本质。我觉得景山学校吴兰老师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
4、师生交流最生动融洽:我个人觉得是北京怀柔五中的莫慰老师《二氧化碳的性质》。在这里我可以给大家举几个她当时跟学生交流时的语言片断:她在分组实验时会跟学生非常自然地说“噢,你这瓶二氧化碳是不是没用好,这瓶浪费了,我再奖你一瓶二氧化碳”,她就马上到讲台上拿了一瓶二氧化碳给了这组学生,让他们补做;比如说“呦,你这个可乐瓶没扣好(?)”就是产生气体后,气体放出以后瓶子瘪了,小孩子看不出现象变化的明显,老师又到台前拿了一个对比用的瓶子;比如老师说“别着急,我帮你摇”,就是说小孩子在摇瓶子时力量不够,现象不明显,“我帮你摇”在最关键性的时候给学生针对性的帮助,立刻让学生看到可能本来看不清楚和看不到的现象,这个确实非常重要;还有老师经常会鼓励学生“别着急,你再做一次,还来得及”、“别害怕”。这些确实体现了新课程课堂上师生应该怎么想处,老师应该怎么发挥对学生具体的指导帮助作用,再加上莫老师非常亲切的个人素质,这些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最用心创设学习情景:我个人首推唐山九中和石家庄二中的老师,我相信这两节课学习情景的创设给每一位在座的老师都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石家庄二中做溶液的情景确实是花了大量的功夫,从头到尾、坚定不移、必须贯彻到底地使用生活场景,这是很不容易的。你让他蜻蜓点水地用生活场景引入一下还是很容易的,到让他自始至终地从课堂引入、问题的提出、概念的形成、概念的扩展到概念的应用一直坚定不移地在用学习情景,那绝对是叫教学设计。唐山九中的老师讲燃烧和灭火,她使用的学习情景素材我认为是最多元的,手段最多样,情景素材最多样。她由影片片断、各种各样真实生活中燃烧优与劣的图片、还有各种各样的小活动,这样我觉得一个简单、好似没有太多内容可讲的燃烧和灭火的课题在她的课上非常有层次、非常丰满,这也是很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构建有意义的学习情景的理念。
6、最关注学生认识脉络的概念教学:我觉得是北京吴兰老师的质量守恒定律,他这节课其实没有什么花活,也没有什么联系生活实际的场景,但是她这节课把重心全用在分析学生质量守恒定律关键的认识脉络,核心的认识脉络是怎么走下来的,认识脉络的几个关键点在什么地方,这种处理我们认为是概念教学特别提倡的。
7、最关注化学用语三重表征相结合:应该是山西太原三十九中的白伟老师。化学用语的课这次也不少,但是我觉得最体现化学用语教学三重表征相结合的理论思想应该还是白老师的课。把化学式跟宏观物质、微观的结构组成和符号三者用很多的办法建构起三重表征的关系,这对初中生学习化学用语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8、最神奇结尾的课:给我留下深刻影响的是沈阳一二六中学冯老师的可乐喷泉,他在课的最后意犹未尽。抛一个非常神奇的问题情景,留给学生回去想。
9、最具有实验发散思维过程的课:吉林珲春的李丽辉老师《非凡的试管》和天津耀华中学张宝旺老师的《二氧化碳的制取》都体现了实验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
10、现代教学手段的最创意性使用:我们都会用现代教学手段,但是比较有创意的,出乎人意料的使用一个是北京景山学校吴兰老师,她是这两天评比中首次使用数码相机来展示学生实验的图片,确实非常起作用,因为学生实验过去就过去了,比让学生上台来汇报实验的效果要明显得多,而且现在老师一般还是有数码相机的。另外,哈尔滨文府中学的杨秀娟老师也使用了这种手段,我觉得这种手段对我们是很有新意的。
另外想推荐出我心目中的三位老师:我认为最令人钦佩的是哈尔滨萧红中学的徐敏老师,她已经身怀六甲依然战斗在课堂教学改革第一线,依然这么真诚、全身心地向同学来奉献,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表扬和钦佩的。最有耐心的老师是我觉得是吉林的李丽辉老师,她的耐心、执著,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耐心和执著确实是很令人钦佩的。最具有亲和力的老师我认为还是北京怀柔五中的莫慰老师,她其实一句煽动性的语言也没有说,她的嗓门也一点都不高,总结起来她在课堂上说的话可能也不是很多,但是她的课堂上学生活动的那种快乐感、那种融洽感确实非常感人。
我跟大家谈这种非常个性化、非常具体的感受就是想告诉大家我们的课堂确实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老师确实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的学生也得到了很多的发展,我想这是我们认为新课程确实有成效的多方面的共识。
刚才跟大家谈的都是比较值得肯定、令人鼓舞的方面,下面我想跟大家交流一下值得讨论的问题。首先是一些直观的讨论,比如说我在听课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具体的问题,因为时间关系在这里列举几个:一、知识内容,我们知道化学课永远要讲化学知识的,否则就不是化学课了。初中化学课标颁布以后,无论是内容的选择面还是内容的深广度都有一些变化,我们的新教材在知识的处理和组织编排上也有很多的变化,应该说大部分的老师教学处理上都高度关注了这种变化但是还是有几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在这里提出来跟大家讨论。1 、跟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酸碱盐的变化最大,从这次评比来看,大家都选择生活中的盐、生活中的碱。首先定位是符合课标要求的,其次在酸碱盐的教学中大家还是讲了酸碱盐的代表物,但是酸碱盐的代表物基本都是通过生活问题提出来的。这里首先要注意酸碱盐不是说它的化学性质就不要求了,重要的反应、重要的反应通性实际上还是要求的,这是知识实际上还是高中化学学习重要的基础。注意教学中要有一定共性的概括,但是不要把共性的东西推演到太复杂的广泛程度,比如说盐的认识,你就以这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为代表同样可以概括出来盐最一般的通性,但是不要用学生见也没有见过、听也没有听过的大量盐的化学式做过多的要求,我觉得这应该有一个度。
2、关于氧化还原的问题。初中课标中严格来说没有出现氧化还原,所以碳还原氧化铜这个实验有没有必要花那么大精力去搞我觉得可以提出来让大家讨论,当然如果你的学时数够、学生也可以接受、你自己又认为这个东西不错,讲一讲也是可以的。但是考试和练习的时候要注意碳还原氧化铜的那些实验装置的考点不要出现,不能要求学生去记,更不要求学生去分析里面的氧化剂还原剂,我个人认为在初中还是按照课标的要求来做比较好,你简单的介绍是可以的,但考练还是要严格按照课标来把握。
3、比如说像电离、离子检验的问题,到底在初中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今年修订课标的时候我们还会拿出来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但有一点是明确的,电离概念在初中肯定是不要求的,所以一切基于电离概念作为基础之上的有关离子检验问题的讨论不要在初中作过多要求,所以教师对学生的相关训练要分出层次来,应该更侧重于常见物质的检验和区分而不是离子的检验和区分,因为高中必修专门对常见离子检验有一个要求,所以我在这里想提出来,初中老师应该买一本高中的课程标准看一看,就像我们要求高中老师买一本初中课标来看一看是一样的。
4、有关原子示意图。我们听到的课中,老师讲解得关于原子示意图的处理得还是比较得当的。首先教师可以用、可以展示、甚至可以把它当成一种教学的工具,但是教师没有要求学生去记、去背原子示意图,我觉得这个把握的还是比较恰当的。在这里只是想提醒一下大家,我们初中化学课标是不要求对前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进行记忆的,至于说修订以后会不会再回来,那这是修订以后的事,按现在的初中课标来说,应该说它是不要求的。所以大家讲原子结构示意图时要注意,那是你讲可以,你用也可以,但是你不能假定学生要知道这个,包括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初中课标只是要求学生见过,即他知道元素是可以用周期表表示的,你也可以跟他讲金属和非金属这些都没有问题,甚至你可以告诉他族和周期,但是你若要求他背住多少个周期多少个族我们觉得这绝对过了。另外你若要求他打开一个周期看,那你要进行简化,那个周期表你打开一个方块看,你看都出来sp了,你不能就这么简单的去处理,要有一个转换的安排。那么中考命题时对这个问题就更要小心一些。
5、关于化学方程式的问题。化学用语方程式,我们首先看到这次比赛中经典的元素化合物展示课比例比较小,再次就是板书上老师不写化学方程式或者不写文字表达式。这个事情我们要注意,我们最近刚刚从福建进行高中新课程调研回来,发现很多的高一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上高一以后他不会最基本的化学符号、最基本的初中要求的化学方程式,这绝对不是新课程倡导的。最基本的课标和教材当中要求的重要物质的重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必须要让学生记住的,那么作为教师来讲充分利用这个通过板书的过程该落实的还是要落实的。
6、关于实验的问题。这次我们看到,对于实验装置,初中课标是要求学生可以有这个意识并且能够根据简单实验的要求来选择合理的装置,但是如果倒过来的话,给你一个装置,要求你说出来都有哪些实验会用到这些装置。我觉得这件事是值得讨论的,我并不是说这样做一定不对,但我觉得这个要求可能对一般的初中生来讲确实有点过高了。你跟他说我要做什么实验,我要达到什么样的功能和目的,我该选择什么样的装置和仪器,我们觉得还是这样的要求比较合理。而你给他一个随便什么样的装置,甚至是一个抽象的、都没有整体的一个装置,你非得让他去回忆甚至让他想出所有能够用到这个装置的实验,这个可能是要稍微考虑和注意一下是不是特别合适。这是我针对这节课的我个人的看法,大家可以讨论。
类似的我们还想请大家进一步关注知识内容深广度的问题和课标与大纲、新教材与老教材在知识内容处理方面的问题。新中考和老中考对知识内容深广度把握方面,这些地方还是有很多的变化,请大家注意。再有,就是关于活动的,我们非常高兴得看到这次所有的课都设计了非常丰富多彩的活动,无论是量还是时间都有保证,而且老师对活动的设计水平和设计理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很大的提高,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
在这里我想稍微花一点时间跟大家简单的整理一下关于分组实验探究。分组实验探究仍然是我们在教学设计当中,在学生活动方面需要花力气比较多的去考虑的一个方面。
首先,是多与少的问题,我们抛开平时教学(那个受到非常多因素的影响)不说先来说展示课,时间的多与少是值得大家进一步去探讨的。
其次,我们还要探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分组实验我们是否一定要在实验前交流方案。这个没有一定的结论,你说一定吗?我说不一定;你说不一定吗?我说可能还有需要。这要根据具体的学生情况、学生梯度和具体的实验内容来具体地分析,而我想跟大家说的是不要把它固定化,不要一开始分组实验就马上进行实验前的交流方案,好像不进行学生的交流方案就不放心学生去做、学生去做就一定会失败,这是我们目前了解到的关于学生实验的设计当中可以提高的一块儿。大家可以尝试一下,有的实验要交流,有的实验可以不事先交流;今天交流,一个月以后,学生可能不用事先交流;这个内容要交流,那个内容可能可以做完了之后再好好讨论,这些都是可能的。
再次,一个我们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实验思维(我暂时用这个词)的发展。我拿质量守恒定律这一个例子简单的跟大家讲,这一节课在北京市19节课的评比中有很多的处理方法,后来我们发现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这样的实验实际上存在他特有的实验思维的障碍,这种障碍概括起来就是两点。第一是要分步称量还是整体称量,那么我们从吴兰的课可以看到,她的第一个环节即第一轮分组实验时在实验能力的培养上她要解决的恰恰是这个问题,那么她让学生意识到这是一个实验素养的问题。第二个就是封闭体系还是开放体系,那么她这节课在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方面应当说就抓了这两个问题,比较普遍性的东西,然后设计了两个层次的实验活动,也就是她除了质量守恒定律本身的认识发展线索之外,她还清晰地抓住了学生实验思维发展的关键点,这个应该说可能是我们现在在大多数学生实验设计时还没有考虑的问题,大量学生实验的设计师比较粗糙的,我们应该引起关注。
接着,是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关系问题,应该说在这次活动中有不少老师做的是不错的。该学生实验就学生实验,该老师穿插就老师穿插。有一个值得讨论的是实验前老师的详细指导与实验过程中老师的针对性指导。我们总是担心学生做不出实验,担心失败,然后我们总是所有要交待的细节都在学生动手实验前进行,结果等你交待完了,学生最后没有时间实验或者说留下很少时间做实验,我们说这样学生分组实验是需要突破的。我们可以大胆的尝试一下,很多老师的指导时间如果是放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可能效果会更好,我们至少可以尝试两种指导方式应该组合使用。在这个方面,我个人之所以非常欣赏怀柔五中莫蔚老师的课,是因为她在二氧化碳的这个课的实验设计上,实验的数量一点都不少,实验的复杂程度一点都不低,但是她没有在实验之前啰里啰唆交待半天,她实际上是设计了一个合理的梯度,然后他所有的时间都是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去进行指导,但她指导的非常有针对性,同样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个可能对老师的要求是高了点,但这应该作为一个我们努力的方向。
最后,是实验的预设与生成的问题,我们看到这次很多老师都用了实验,但是真正能够使学生通过在实验过程出现的现象而产生新的问题从而推动新一轮的探究,这样的学生分组实验还是比较少的,特别是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在这方面应该多做一些努力的探索。另外一个就是要提倡老师们要善于制造和利用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差异,如果学生实验都是整齐划一的,方法也是一样的,操作也是一样的,结果也是一样的,那么这样的学生实验的效率是最低的。我们要敢于在学生实验当中产生一些差异,我们甚至可能会有意的制造一些差异,然后充分利用这些差异,抓住这样的教育时机,无论是从实验方法上还是从实验能力的技巧上,还是知识认识的转变方面,这些差异都是非常有教育价值的。这样的差异有的课产生了,有的课却还没有,控制的太厉害。
关于学生分组实验,还有一个就是概念原理课教学当中实验教学的功能问题,值得我们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去研究。概念原理当中的教学实验跟元素化合物教学当中的实验是不一样的,如何利用这些实验也是不一样的,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就是关于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总质量到底是谁的总质量,为什么大家觉得吴兰老师的课比较有深度,她恰恰是在这两个点上对实验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理性分析,而这两个层次的理性分析是我们老师通常讲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所没有的。在北京做质量守恒定律的有19节课,真正能做到深入的理性分析的也就一两节课,所以这还是个非常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值得我们反思。但我们这次非常高兴,像燃烧条件和物质溶解等课中实验的使用是概念原理课中实验的使用做得不错的,值得大家回去后可以好好地看一看。
关于活动方面,还有一个就是学生讨论。这次反映出了非常丰富的关于学生讨论的东西,比如说已有经验的讨论,我们看到很多东北的老师在他们的课上非常鼓励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先说一说他们对这些知识已经有了哪些认识、他们还想认识什么东西,这个环节是非常有意义的,包括对已有认识的交流,比如说天津的老师讲分子原子的时候,非常重视学生对已有认识的交流。此外,大部分课已经很重视学生的猜想和预解释的交流,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现象的描述,这些都是值得学生去交流的内容,应该说在我们这次课里都有所涉足,这是非常好的。
还有如何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分工策略来节约教学时间的问题。就拿刚才我们谈到的最有耐心的李老师的课为例来说,我首先认为她的课是非常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全体参与的,我开始时认为这是一点毛病都没有的,我就认为她在关注学生的参与这点上作的是非常的好,但是后来我就发现她的时间不够用了,我就突然觉着其实她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她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呢?那就是她始终基本上都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她一而再、再而三调动的、等待的、鼓励的都实际上是学生跟她之间的交流,但她却没有花很大的力气把她三个环节进行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小组任务的设计,能够更大的发挥不同小组之间分工合作的教学策略,她仅仅有分组,但所有的组作的都是一样的事情,她没有很巧妙的运用不同的组承担不同的任务,那样在同一个时间里大家可以完成更多的任务,交流面就可以更多、更丰富,教学时间实际上是得到了整合的利用,在这一方面还有不少的课是可以进一步提高时间使用率的。
此外,我想说一说联系生产、生活和学生的经验实际,这也是这一次所有的现场课给我的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的,就是大家都注意到了这时新课程所倡导的观念,而且确实在这个方面无论是联系实际的素材还是联系实际的总量、还是联系实际的方式方法应该说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比历次的展示都极大地丰富了,那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来听课的其他老师同行是受益者,所以我们听到了面很开阔、视野很开阔、信息很丰富,真的感觉到无论是生活在哪儿的学生你都能感觉到社会生活的脉搏一样的,我要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给学生们创造了这么多有意义的情景。但在这一方面我们想提出两三点值得大家今后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一、在概念原理课的教学中怎么进一步联系实际的问题。这次比赛的概念原理课出现了两个极端,一类是属于他们已经非常有意识的去联系实际,在实际问题中去呈现概念去理解应用概念,把概念原理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非常好的融合在一起,出现了几节很高质量的课,得到了老师的公认;但还有一个极端我们应该看到还有一些概念课几乎还是停留在二十年前的水平,不能够说他知识点挖掘得不细,不能够说他具体信息阐释得不透,但是无论怎么感受好像都觉得没有生趣,我们从学生的现场情况就可以看到。但是这样的课其实还是代表大多数,也就是说当我们回到现实的教学当中时你会看到像这样二十年前的概念课会比比皆是的。我们呼唤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向那些已经做出探索的老师多学一学,能够让我们的概念原理教学能以更好的面貌出现,那么这是关于概念原理这一块。
二、联系实际也有不同的层次,穿靴戴帽式是一种,花花哨哨作秀式是一种,真心实意、贯穿始终的又是一种。那么在真心实意、贯穿始终的做法当中,依然要注意,真实的实际和初中生能够理解和接受、又能转换成和我们教材和新知识点教学相结合的这样的实际确实往往是有距离的,那么对于这样的差距我们不能够熟视无睹,我们需要用科学方法去引导学生进行转换,在这里实际上对我们那节洗衣店的课的处理还是有争议的,当然,我们那位老师说了,真实的实际中不是你实验中遇到的那些东西,但我想这句话如果是放在课的一开始可能会更好,一开始你就告诉学生这是一个模拟的实际情景,接下来引出这个问题,然后我们再把这个情景扩充到真实的生活情景中,也就是不要回避真实实际和模拟实际之间的这个差距,要正视它,那么我们的空间会更大。
三 、无论你是联系生活生产或者社会实际,我们更关注教学对学生的已有认识实际,这就回到了刚才那句话,什么样的课是有生命力的?顺着学生的认识发展脉络走的课是有生命力的!这个可能是我们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东西,如果你的课情景用得再多,手段用得再多,但你得整堂课没有学生认识发展的核心的问题线索,我们说这个课都是失败,都是没有魅力的,即使你这节课用的手段很少但你这节课的内在逻辑线索都是沿着学生认识发展脉络的关键点去展开的,那你这节课仍是非常有魅力的。我觉得咱们平时的课堂教学更多的要关注学生认识发展脉络的障碍点、关键点,从而去进行问题线索的设计。
总之,对于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我想提几点建议,其实就是非常简明的两句话。一是要学会通过活动进行教学,这次我们看到有一些课实际上是知识在先,然后加了一个活动在后面,怎么样通过活动产生知识,这里面还是有很多值得琢磨的事。另外要坚定的走这条路,不要认为一有活动就会占用学生的时间、就会降低时效性、降低应试的质量,于是就减少活动、回避活动。对广大的初中生智力发展来讲、科学素养发展来讲,活动应该是绝对的,活动的质量是可以慢慢提高的。二是要学会应用实际素材来设计你的教学问题,进行教学。建议大家回去看看这次比赛中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老师的课的录像,看看他们是怎样利用实际素材设计问题然后组织进行教学的。没有问题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教学,问题来自于哪儿?问题来源于实际,这样的问题更有价值,如果问题来源于学生的认识发展脉络,这个问题就更更有价值,如果能把实际问题线索和学生的认识发展脉络再加上知识的逻辑线索整合起来,这样的问题就更有价值。我的讲话就到此为止,再次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