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化学教学中,常常会有不少学生在阅读教材时,不能正确理解书中字、词、句的含义和化学概念,抓不住段落中心思想;一些信息题,学生的失分率很高。究其原因,是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没有跟上。文章试从化学课前、课堂、课后三个角度,浅谈培养和提高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可行途径。
一、 重视课前阅读,培养学生形成阅读的习惯
课前阅读,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课前预习。对于预习,教师都非常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则往往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而难以落实。为此,我们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课前阅读的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进行阅读,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 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给学生布置阅读作业时,不能只是简单的叫学生去看书,这样对于好多学生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不少学生也曾经明确的表示不会自己看书。因此教师可结合课本,先给学生提几个有吸引力的问题或做几个现象十分明显的实验,从而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在心理上对要阅读的内容产生兴趣,并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有了兴趣,在课前才会积极主动地阅读课本。笔者在教授性质活泼的氧气一节前,特意作了一组对比实验,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空气和氧气的集气瓶中,其中一瓶木条没有变化;另一瓶木条复燃,反复做几次。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气氛开始热烈,许多学生在讨论这是怎么回事。这时候我告诉他们:能使木条复燃的氧气,另一瓶是空气。为什么氧气具有这种"特异功能"呢?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性质活泼的氧气。所以这节课的课后作业就是阅读性质活泼的氧气这节内容,然后再指明阅读的范围和要求。
2.提出要求,布置任务,目标驱动。阅读要求十分明确具体,不仅要使学生明确阅读范围,更要使学生明确通过阅读要解决什么问题。在开始阶段,教师要先给出预习提纲,预习思考题或预习练习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完成。一段时间以后,可将具体的要求缩简成阅读提纲,布置给学生。等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就可逐步要求学生通过归纳课本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从而自己提炼出阅读提纲。 3.严格要求,督促检查,促使学生逐步养成阅读习惯。为了使学生在课前能认真阅读并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严格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开始时,必须亲自一个一个地检查,不让任何一位没有完成阅读要求的学生蒙混过关。一段时间后,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相互检查、教师抽查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等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后,就可采用学生自我检查、教师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课本及阅读笔记,也可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这样,经过一段时期的严格要求,学生的阅读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二、 重视课堂阅读,指导学生科学地阅读教科书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一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把学习主动权下放给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1.要重视文字叙述,但更要重视表格、插图。不少同学在阅读化学课本时,往往对课本中的文字叙述十分重视,能仔细阅读,但对课本中的表格、实验装置图就不太重视,眼光一扫而过。而实际上,化学课本中的表格、实验装置却十分重要,它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材料,它们往往是说明化学概念、原理的重要依据。化学课本中的插图则由于简单明了,突出重点,往往能使人一目了然,从而更能使人容易理解所学的化学知识。笔者在讲解分子与原子一节时,充分利用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示意图去加深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原子种类、数目、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有无改变等知识点。这样的阅读很容易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要重视普遍性,但更要重视特殊性。在课堂阅读指导中,我们教师十分重视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事物的规律。找出事物的普遍性规律十分重要,然而,对事物的一些特殊性,由于学生在阅读时常常不在意,
所以,我们教师在阅读中更应要求学生引起重视。我们在阅读指导中,应要求学生学会使用比较的方法,对同类事物不仅要比较它们的相似、联系之处,更要比较它们的不同、特殊之处。例如,我们在阅读溶解度曲线图象时,就要让学生注意到,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比如硝酸钾;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变化影响较小,比如食盐;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反而减小,比如熟石灰。接着联系到饱和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这个知识点,去加深理解为什么大多数物质升温能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为什么饱和的石灰水变为不饱和却是降温。
3.要重视结果,但更要重视过程。许多学生在阅读化学教材时,往往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主要表现在对化学概念、化学原理能熟记,但对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引出过程、推导过程不清楚;对化学实验的结果清楚,但对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及操作原理记不清楚等。这些都说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实际上是很肤浅的。所以,我们教师在阅读指导中,必须要求学生十分重视对化学过程的正确理解,看书不仅要知道结果,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过程。
三、加强课后阅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后阅读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课后复习,它不仅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同时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所以我们教师仍然要十分重视对学生课后阅读的指导,并着重把握好以下三个环节的工作:
1.归纳总结环节。学生课后阅读的第一环节是学会对已学化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指导学生在上完一节新课后必须结合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阅读课本,阅读时要逐字逐句仔细分析、反复思考。在学完一章后,要对全章知识进行点到线、线到面的总结,从而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教师在布置学生做这样的阅读作业时,一般不要再布置其他书面练习,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阅读、思考、归纳。教师对学生归纳总结的作业本要认真批阅并写出评语,对总结得好的同学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发散思维环节。学生课后阅读指导的第二环节是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可从以下两方面加以指导。一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要勇于提出疑点、发现问题。对学生发现的疑点,提出的问题,老师应及时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独立思考、集体讨论等方式解决。二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要多联想、多角度思考。
比如,我们的学生在阅读浓硫酸的稀释操作中,常常会提出为什么是浓硫酸注入水中,而不是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为什么是缓缓注入,而不能速度过快?为什么引流时还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等一系列疑点。通过在阅读中提出疑点、发现问题、多联想、多角度去思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也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在大脑中得到强化,思维过程也逐渐网络化。
3.分析应用环节。"学以致用",学生课后阅读的第三环节是学会分析应用,让学生从知识的掌握逐渐过渡到知识的应用。在这个阶段,我们依然要重视循序渐进。一般情况下,应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基础习题,然后再利用有关课外阅读材料及信息给予题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信息给予题,由于题目给出的信息往往是学生在课本中没有学过的,比如化学科技最新成果、某些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内容等。结合有关教材内容,让学生阅读、练习这类题目,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眼界,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对这些题的求解,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判断、推理等心理活动,从而提高了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总而言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实际教学中,只要我们抓住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阅读培养和训练,就一定会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吴运来.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法 [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2] 汪长勇.依据素质教育思想构建化学新课教学 [J] .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5) .
来源:知网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