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化学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对化学美的审美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感受、鉴赏、表现和创造化学美的能力,同时形成一定的化学审美意识和能力。这是一个体现情感性、突出形象性、给学生思维以自由性的过程。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广大化学教师探讨的课题。根据美育的基本特征"以情感为核心、形象为手段,娱乐为形式",本文就化学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提几点看法。
关键词:化学;教学;审美能力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采取有效途径
化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美内容,只要我们能把它们挖掘出来并选择恰当的方法渗透化学美的教育。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美育的基本教学途径 "认识和欣赏自然美,发现和创造社会美,理解和欣赏艺术美。"结合化学教学特点,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可采取以下办法。
1.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紧密结合双基教学和能力培养。引导学生从美的角度认识物质、学习知识、理解规律、崇尚科学。这主要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化学美教育。
2.结合教学内容,把审美、创美活动扩展到课外。如组织学生自学,开展采集标本活动或骑自行车旅游等。让学生目睹大自然美景和工农业发展进程,探索自然美和社会美的形成原因。我在讲《自然界中的水》一课时,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水库进行实地考察,极受学生欢迎。
3.相对集中的形式《原子》、《原子结构》等节,都可采取相对集中形式的化学美教育。例如在讲《常见的酸和碱》这一节时,利用演示实验把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向大家展示,通过产生的不同现象把它们的化学性质串联起来,按科学发现基本过程的顺序,把这节课设计为"问题引导"课型,就是相对集中形式的一次尝试。
4. 相对分散的形式课堂教学中的化学美教育多数为相对分散的形式,即结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适当、灵活、随机地穿插化学美教育。
二、选择恰当内容,运用形象手段
1.在构思《金属与金属矿物》复习课的如下过程:
(1)归纳总结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主线。知识点和知识网,使学生掌握《金属与金属矿物》一章的知识结构。(2)通过演示向CuSO4溶液中加Fe,分析溶液颜色变化,通过颜色变化的视觉效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Fe的性质,巩固所学知识。(3)通过让学生设计简单实验,进行实验(实验名称是制取铜树),进一步复习知识,培养能力,并受到化学美的熏陶。(4)通过书写一道有关铁变价的化学方程式,启发思维。
2.教学中应不遗余力地运用形象化手段,这些手段主要有:(1)化学实验:学生实验、演示实验、随堂实验。(2)使用直观教具(化学实物、模型、标本、图表等)。(3)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会。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不能直观看到的有关化学美的东西,例如:原子模型、分子模型。利用动画效果展示化学变化的实质即分子如何分裂成原子,原子又如何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4)用形象化语言讲述艺术感很强的化学小故事等。例如:空气的发现史、我国的化工专家侯德榜等。
以上各种形象化手段密切配合使用,能够产生更加强烈的审美效应。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编出充满真善美事例的化学史小故事在课堂上讲述,与化学实验相配合,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学更加生动,充满趣味性,很受学生欢迎。
三、构建美的学习氛围,激发美好情感
审美情感来自于客观存在的美的事物。但它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当它未被客观对象激发时,它是以隐蔽的状态埋藏在心里;一旦接触到美的事物,它就会被激发而复苏。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注意构建美的氛围,并把自己当作"美的客观对象",去激发学生们的美好情感。教师使用的化学仪器,一定要让学生赏心悦目,洗刷干净,摆放整齐;教师演示实验时的动作,应该熟练准确、符合规范;教师绘制的化学图表,应该形象鲜明、色彩美观(当然应无科学性错误)。化学教师应带着最佳的心境进入教室,亲切自然、坚定乐观。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构建美的氛围,并以自己美好的形象,激发学生美好的情感!四、创设美的学习环境,培养审美能力
优化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美好的情感、启迪自由的思维。它包括:①美的环境:绿化的校园,布置美观整洁的教室等;②健全的设施:易于书写的黑板、易于实验的讲桌、课桌等;③好的实验室条件:设计合理、设施完善、管理科学、使用效率高;④好的教材:具有学科特点,符合现代化要求,体现真善美精神等。
总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渗透美育教学,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以提升,从而真正的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来源:知网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