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化学术语的表达的规范性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以下术语就常被写错:“羟、羧、醛、羰”、“脂”和“酯”、“氨”和“铵”、“溶”和“熔”、“溢”和“逸”、“汽化、水浴、萃取、坩埚、蒸发、分馏、过滤、戊、苯、蓝、褪、褐” 等,这些问题看似错别字、小问题,却实实在在影响了化学表达的科学性,不利于培养同学的严谨的学科学习习惯,同时也由于书写的不严谨也会影响到审题、解题不严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而解题的落点是用简练的化学术语,完整、严谨、科学、规范、无歧义的将问题表述清楚,这往往是提高高考化学填空题成绩的有效途径。
在我校化学教学中,教师们能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严谨。但在操作中遇到诸多困难,施教于能力一般和偏低的学生尤其难,作为我校研究课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化学探究教学模式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通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找到更加有效解决化学术语表达的新思路,指导化学术语教学走出耗时甚多,收效甚微的怪圈。其实践价值在于:培养一批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理念的教师;促使学生学会高效学习,实现学科素养的提高。
二、课题界定
本课题研究力求在化学教学中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其中包含“搜集素材——展示错误——纠正错误——形成正确表达方式”四个个核心环节。搜集素材,即促使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有目的地、主动地搜集有问题的化学术语表达(包含参考书和老师的)。展示错误,是学生搜集的直接结果的展示。发现、展示错误又进一步引出形成正确表达方式这一最终归属。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形成化学术语的正确表达方式。
2、通过研究,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形成新型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不唯师、不唯书。
3、通过研究,提升学生化学简答题的得分能力,提升化学学科学业成绩,提升对理科学习的信心。
4、通过研究,提升学生注意力程度,实现审题能力提升。
四、课题研究内容
1、建立本课题研究信息资源库,形成化学术语教学校本课程。
2、注重在研究过程中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社会反馈情况的研究。
3、引导学生有效模仿历年高考化学题及其参考答案的表达方式、教材上的叙述以及化学教师规范的化学语言。
4、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并与综合实践活动等课型进行有机整合,建立与之相关的教学PPT。
五、研究对象
在校高中学生。
六、主要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
本课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个案分析法。
理论依据: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重要成果;布鲁纳、施瓦布等人的“发现法”和“探究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七、研究措施
(一)实验的研究过程
1、起始准备阶段(2008年11月~2009年5月)
收集整理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资料和理论支撑,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并论证课题方案,完成课题方案,组建课题组。
2、实验研究阶段(2009年5月~2009年9月)
调查探索阶段:开题、启动课题实验,设定试验班或实验个体,操作变量、跟踪观察、调查、收集阶段实验报告,撰写相关论文。
实验形成阶段:实验班与非实验的同类班级进行对比研究,做好个案分析,进行阶段论证,撰写阶段实验报告,形成校本教材雏形。
3、结题评价阶段(2009年9月~2005年11月)
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总结、反思、完善,各子课题完成课题结题报告并作鉴定,撰写课题实验论文、整理各类资料,请有关专家鉴定。
(二)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课题负责人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论文在全国、市多次获奖,并参与市级课题的研究,具有良好的基础和经验,他有能力组织本组教师搞好课题研究,能按时完成各阶段及至整个课题研究任务。课题组其他成员均有一定的研究水平,其中有两位教师也参加了市级课题的研究,还有已出版合著的化学学科专著。他们均有能力完成各自的子课题研究。
我校对课题研究给予极大关注和投入,在研究经费和资料设备上均优先保证。
(三)研究成果预设
形成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论文、校本教材(高考化学审题要领、高中化学易错化学术语、化学简答题得分要领等)。
来源:高中化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