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钛世界 关注钛现状 思考钛发展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0-9-2 11:51:25 |
|
|
春秋战国期间,群雄争霸,连场杀戮以至生灵涂炭。历史走过2000多年,今天,古人之事或成过去,但其意其情,其行其义,亦有令人感动及思考之处。世间万事万物都有相通启发之处,尤其是市场竞争中的“群雄争霸”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加快了优胜劣汰进程的同时,也导致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有人讲,现在的有色金属行业颇有些“春秋战国”的味道,市场战、生产战、发展战硝烟四起:电解铝行业正在吞咽“盲目建设”酿成的苦果,进入2005年以来电解铝全行业已到了亏损的边缘;由于高铜价刺激,国内掀起新一轮铜冶炼产能扩张浪潮……令人担忧,目前仍有不少行业正在重蹈电解铝行业的覆辙,“火热”行业加入其中,必将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在此关注的是第三金属“钛”未来的发展潜力和潜存的发展忧虑:
实现万吨海绵钛规模,将成为我国钛业发展新的里程碑。
我国是一个钛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从钛矿、海绵钛、钛冶炼和钛材生产、钛设备制造的整体工业体系。我国的钛工业发展与国外一样也是为航空而兴起的,上世纪80年代国家确定了大力推广钛材民用的方针,适时地采取了扶持的政策,钛工业才走上了稳定发展的道路。2000年以来,国内最大的海绵钛资源生产企业———遵义钛业依托自身拥有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大胆对“七五”期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还原蒸馏5吨联合炉进行工艺革新,提高了单炉产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经过奋力攻关还取得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工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8吨联合炉生产海绵钛工艺试验,国内最大直径为2400毫米无筛板沸腾氯化炉工业性试验的成功,同时,国家实施的西部专项5000吨海绵钛高新技术示范工程已于2004年10月1日成功转化为生产力,遵义钛业形成了6000吨的产能。现在遵义钛业为抢抓市场机遇,通过内部挖潜,就地取才,合理利用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市场优势和和谐的外部环境优势,2005年内遵义钛业将形成年产1万吨的产能,使我国正式成为能够生产上万吨海绵钛的几个国家之一,这是我国几代钛业人的骄傲,也将成为中国海绵钛工业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海绵钛市场“引爆”抢购“战争”。
上世纪的预言在本世纪得到了印证,“钛”美好的时代逐渐到来:2003年底潜在的钛市场处于“春眠不觉晓”的状态,2004年钛市场展现了“处处闻啼鸟”的魅力,进入2005年以来海绵钛市场出现了“闻鸡起舞”的火热景象,价格从5~6万元/吨上窜到10~20万元/吨,国际市场还上窜到30多万元/吨,这在钛的发展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20世纪80年代海绵钛市场曾经火爆过一次,但其吨价格也没有突破10万元。近两年来,人们似乎感觉到第三金属钛崛起了,连价格都“崛起”了,崛起得让人惊奇、猜想、后怕。于是,一场有价无市的抢购海绵钛的“战争”引爆了,有人在收购海绵钛,有人在囤积海绵钛,有人在倒卖海绵钛……一些明文规定不能经商的部门也打起了海绵钛赚钱的主意来。抢购海绵钛的市场出现了“春秋战国”的状态,真正的用户为了生产、为了效益,在蹲点守候或抢购,投机的中间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士在抢购。金属钛市场热了,热得不可思议,热得难分难解,热得一些地方政府、一些投资商头脑发热,以至掀起了在金属钛领域的“淘金热”,好象只要有钱投进去就会“鸡生蛋,蛋生鸡”产出黄金来。看来,什么事情太火热的时候是应该给盲目的投机者降降温才行,梦想、幻想往往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不堪一击。
海绵钛生产工艺门坎高及工业生产的复杂性,至今全世界海绵钛生产企业也没有超过10家。
任何行情都不可能永远停留在山顶,黄金也有降价的时候。同样,金属钛的火爆行情不可能持久下去,这是暂时的现象,最终是会价值回归的。任何偏离价值、偏离规律的发展都是要付出代价的。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大大小小有10多家钛生产企业,在“大浪淘沙”的洗礼中仅存遵义钛厂、抚顺钛厂两家。到目前为止只有遵义钛厂达到了海绵钛生产的规模化,形成了从高钛渣生产到海绵钛成品包装的完整的海绵钛工业生产体系。原因在于海绵钛生产工艺门坎高,从钛矿到产出高钛渣、从高钛渣到产出粗四氯化钛、从粗四氯化钛到产出精四氯化钛、从精四氯化钛到产出海绵钛以至到海绵钛的成品包装,都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生产链,任何一个链都不能脱节。至今也没有哪个国家的海绵钛工艺技术是最为完善的。日本、美国有自己的工艺特长,代表中国海绵钛工业发展的遵义钛厂有自己的技术优势,在技术上谁强谁弱都各有千秋,其相互之间形成的技术[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化学: 中国年耗牙膏52亿支 都市人仍有1/3不刷牙 下一个化学: 钛的十大性能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