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大事年表之四 公元1801年 ~ 1818年
1801年 发现化学元素铌(英国 哈契脱)。
进行大量能够组成电池的物质对的研究,把化学亲和力归之为电力,指明如何从实验确认元素(英国
戴维)。
1802年发现化学元素钽(瑞典 爱克伯格)。
发现在O摄氏度时,许多气体的膨胀系数是1/273(法国 盖·吕萨克)。
1803年发现化学元素铈(德国 克拉普罗兹,瑞典 希辛格、柏齐力阿斯)。 发现化学元素钯和铑(英国
武拉斯顿)。提出气体在溶液中溶解度与气压成正比的气体溶解定律(英国 威·亨利)。
1804年 发现化学元素铱和锇(英国 坦能脱)。
1805年 提出盐类在水溶液中分成带正负电荷的两部分,通电时正负部分相间排列,连续发生分解和
结合,直至两电极,用以解释导电的现象,这是电离学说的萌芽(德国 格罗杜斯)。
1806年 发现化合物分子的定组成定律,指出一个化合物的组成不因制备方法不同而改变(法国普鲁斯
脱)。
首次引入有机化学一词,以区别于无机界的矿物化学,认为有机物只能在生物细胞中受一种“生活力
”作用才能产生,人工不能合成(瑞典 柏齐力阿斯)。
1807年 发现化学元素钾和钠(英国 戴维)。
发现倍比定律,即二个元素化合成为多种化合物时,与定量甲素化合的乙元素,其重量成简单整数比
,并用氢作为比较标准(英国 道尔顿)。
提出原子论(英国 道尔顿)。
发现混合气体中,各气体的分压定律(英国 道尔顿)。
1808年 发现化学元素钙、锶、钡、镁(英国 戴维等)。 发现化学元素硼(英国 戴维,法国 盖·吕萨
克、泰那尔德)。
1808—1810年,通过磷和氯的作用,确证氯是一个纯元素,盐酸中不含氧,推翻了拉瓦锡凡酸必含氧
的学说,代之以酸中必含氢(英国 戴维)。
1808—1827年,《化学哲学的新系统》陆续出版,本书总结了作者的原子论(英国 道尔顿)。
发现气体化合时,各气体的体积成简比的定律,并由之认为元素气体在相等体积中的重量应正比于它
的原子量,这成为气体密度法测原子量的根据(法国 盖·吕萨克,德国 洪保德)。
1809年 首次获得高温氢氧喷焰,用于熔融铂等难熔物质(美国 哈尔)。
1810—1818年,通过对二千余种化合物的分析,测定了四十余种元素的化学结合量,以氧作标准,不少从
结合量求得的元素原子量与近代几乎一致(瑞典 柏齐力阿斯)。
1811年 发现化学元素碘(法国 库尔特瓦)。
提出分子说,分子由原子组成,指出同体积气体在同温同压下含有同数之分子,又称阿伏伽德罗假说
(意大利 阿伏伽德罗)。
1812年 提出元素和化合物的“二元论的电化基团”学说,认为所有元素象磁铁一样,含正负两电极
,但正负电量与强度不等,元素按正负电量的不同而相吸化合,从而抵消了部分电性,未抵消部分还可以
化合成更复杂的化合物,对相同元素,电性相同,不能化合,因此反对分子说(瑞典 柏齐力阿斯)。
发明不需用火引发的碰炸化合物,被用于军事(美国 古塞里)。
1815年 提出一切元素皆由氢原子构成的假说,又称普劳特假说(英国 普劳特)。
首次发现酒石酸、樟脑、糖等溶液具有旋光现象(法国 比奥)。
从石脑油中首次分得苯,开始了对苯系物质的研究(英国 法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