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难度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0-12-6 10:31:44 |
|
|
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反映化学是难学的学科。经过调查显示,在化学成绩不佳的班级里面,有60.4%的学生认为化学难学,其中有24.5%的学生因化学难学而“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有19.8%的学生因化学难学而产生“厌学”。这一结果令我们感觉沉重,研究发现,教师在学生学习化学的难度上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分化点。形成化学学习难度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教师应该在这许多的因素中研究学生在学习化学中形成学习困难的程度及成因,寻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从根本上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化学学习质量。
一、化学学科本身难度
化学中概念和理论很多,概念和理论具有较强的概念性和抽象性,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和深奥,头绪繁杂,学生从感知概念到形成概念,在认识过程中逐步深化,容易导致认识的无序和不稳定。有些概念和理论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数学、物理基础和实验技能,这进一步加重了学习的难度。与其他学科相比,化学学科知识最大的劣势在于知识体系不够完美,显得分散、零碎,往往是用这种理论解释这种现象,另一种相似的现象就必须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理论来解释。俗话说“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很多。许多概念、理论的文字表达过于抽象、晦涩而远离实质。
化学学科中,符号表示多,经常需要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等等,需要将潜在的信息涵义变为具体的符号形式,运用化学符号来表示化学事物、把化学符号作为思维运算的的工具和媒介。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个现象后面跟着一大堆化学符号,以及用这些符号和文字所做的结论的局面。这样的知识集合对已经熟练掌握了的教师而言当然不难,但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在大量的符号、文字、诸多“峰回路转”式难题的多重困扰下,难度是不言而喻的。
二、化学教材内容本身形成的难度
学习化学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解决化学问题需要掌握其解题方法与技巧,但是现行的教材中并没有具体体现,例题和方法很少。教材的这种编写是不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的,学生做习题或考试时,因缺乏方法指导和例题启示,导致解题的预备知识和铺垫不足,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从而增加了解题的难度。一方面教材中单一的题型和测试目标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另一方面各类考试设计一些开放题与实践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的习题具有较大的开放度,要求学生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长期进行单一的、底层次的、理想化的习题训练,在考试时面对新的题型会感到束手无策。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成为当前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在新旧教材的传递过程中,因为诸多配套措施和教师的原有经验不能很好很快的适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会让学生产生难度。新课程新教材知识内容的跳跃性大,对学科的综合要求很高,学科的知识点多,但在综合过程中一旦由于知识内容的跳跃性大,许多知识点在衔接上就会有疏漏,造成知识链接上的“脱链”。而且新教材的教学目标与习题作业不十分配套,由于新课程在教材结构体系和知识能力要求上出现新的变化,新教材中的新习题作业出现与新教材目标和内容要求不一致、不配套,让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出现偏差。摸着石头过河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对知识内容的深浅和宽广的把握缺乏经验,处理教学内容时困难重重,力不从心。因此在教师困难的教学下,学生出现学习不适应,也会感到困难。
三、教师人为造成的难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因为种种原因造成学生学习化学的难度。在教学中难点集中,不注重讲述的通俗性,教材处理不当,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新课当做复习课处理,讲述新课的过程中知识点讲的过多、过深,这势必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把各种考试中的信息迁徙题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当做学生必须掌握的纳入视线,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在现行高考制度几乎是“一考定终生”的重压下,任意增加训练难度。
化学的知识点非常多和细,容易造成在里面打转的怪圈。比如:盐酸是不是电解质、纤维素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水和重水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这些问题的讨论和深究,这种“孔乙己”式的教学,导致的结果是: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知识面窄,只会死读书……在其中有限的知识范围打转,却不会运[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化学: 白川英树 下一个化学: 高中化学学习的困难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