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中的有毒物质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3-5-24 14:42:40 |
|
|
按语:讲到安全,有国家安全、生态安全,目前从人类健康和生存的角度,又提出了餐桌安全,然而餐桌上的化学污染直接危及餐桌安全。它们主要来自铝制品和塑料餐炊具、面粉中的化学添加剂、蔬菜中的残留农药、饮料及调味品中的有害物质。
一、酿造酱油与配制酱油
目前我国生产的酱油主要有2种: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前者用大豆或豆饼及面粉(小麦或麦麸皮)蒸熟经发酵加盐水制成的液体,含蛋白质、氨基酸、糖分、食盐等。其味鲜美,一般加由饴糖或蔗糖熬煮而成的深褐色粘稠液体或粉末,即酱色。配制酱油是以盐酸水解植物蛋白质(如大豆)所得液体加入食盐水以及焦糖等食品添加剂制得的液体调味品。
据2001年3月14日羊城晚报报道,一些不法商贩用人发、动物骨骼、血块为原料,以工业盐酸为催化剂配制而成水解酱油。其生产过程为动物水解液加入食盐、色素、香精和水,内含氯丙醇致癌物。重庆市2001年发生的有毒酱油事件把市民搞得人心惶惶。一些不法商贩用生产胱氨酸的废液,即毛发水兑制的有毒酱油投放市场。这种毛发水中含有铅、砷等有害物质,食用以毛发水兑制的酱油,可致人惊厥,甚至可诱发癫痫病症。
为此,2001年国家正式实施关于酱油、醋的标准规定,自2001年9月1日起所有酱油、醋必须标明制作工艺是酿造还是配制。据业内人士介绍,从感观上,粮食酿造的酱油一般为棕红色、酱香味浓郁,倒在杯里易起泡沫,且起泡时间越长证明酱油质量越好,其口味以鲜香为特点。粮食醋本身有一种特殊的醋香味、不刺鼻、口感较甜、甜而发酸、不发涩。而假醋有强烈刺激味,是由冰醋酸兑制的。
二、瘦肉精加热不被破坏
1998年1月26日山西朔州的特大假酒案使人至今心有余悸,2001年频发的“瘦肉精”猪肉中毒事件更是使人难以忘怀。浙江省余杭市于2001年1月10日有63人因吃了含瘦肉精的猪肉而中毒入院抢救,患者不同程度地存在心跳加快、战栗、头疼恶心等症状,在当地送检的红烧肉肉汤里,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出不同浓度的“瘦肉精”,据了解,猪肉来自当地的农贸市场。同年11月7日,广东河源市也发生同样的中毒事件,是养猪户非法使用含“瘦肉精”的饲料喂育肥猪而致。
“瘦肉精”又称盐酸克伦特罗,也称氨哮素、克喘素,化学名称为羟甲叔丁肾上腺素,可用做兴奋剂,可选择性地作用于肾上腺素,为一种强效激动剂,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医疗上用于哮喘。20年前,美国一家公司意外发现,将一定剂量的盐酸克伦特罗添加在饲料中,可明显地促进动物生长,并增加瘦肉率,故称之为“瘦肉精”。人吃了这种猪肉,尤其是内脏后,会出现心率加快、肌肉震颤、代谢紊乱等症状。
我国农业部1997年下令禁用,2000年4月农业部和国家医药管理局联合发文,严禁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盐酸克伦特罗。国内已发生多起类似中毒事件,病人通常在食用该类食品后20min发生中毒现象,最长在4h之内。若服用20μg会引起中毒,而有的患者最高含量达到每千克2.12mg。
“瘦肉精”化学性质稳定,加热到172℃才分解,因而一般加热方法不能使其破坏。
三、甲醛泡发与硫磺熏蒸对人体有害
国内的许多农贸市场上,均发现不法业主用甲醛发泡海产品,先用工业烧碱浸泡以增加体积和重量,然后按比例加入甲醛以保持新鲜和颜色,血豆腐中也掺入甲醛使其形状好看,吃起来筋道。还有的用红色素染海米、黄色素染小米、银耳用有毒的硫磺增白,黄鳝添饲避孕药速肥,用泔水油提炼加工冒充食用油等人为造假掺毒令人发指、使人触目惊心。
鲜姜是人们居家过日子离不开的调味品,鲜姜产自安徽,未用硫磺熏过的鲜姜呈灰白色,看去粗糙陈旧,夹缝中还带着不少泥土。一些商贩为了迎合消费者的购买心理,用硫磺熏制加工鲜姜,看去又黄又嫩、新鲜透明。然而硫磺是一种工业原料,长期或过量食用对人体有害。
还有的用玉米粉和色素掺入花椒、辣椒粉中充当调料等等,需要我们在购买时加倍小心、细致识别。
化学污染已危及餐桌安全、危害人们的健康,因而保护餐桌安全、拒绝餐桌污染已是责无旁贷。由于蓄积在蔬菜、粮食、肉类和调味剂以及饮用水中的各种污染物、有毒物对人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要从根本上解决水、空气和土壤的严重污染,合理使用化肥、科学用药、加大对造假、掺毒者的打击力度,加强市场的监测和监督,确保中华民族的健康安全线。
|
上一个化学: 空气维生素――空气负离子 下一个化学: 焰色反应小史及其局限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