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小史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3-7-10 23:13:02 |
|
|
17世纪末到18世纪上半叶,由于受当时物质的微粒说和机械论的影响,人们认为物质的溶解是溶质的微粒机械地分散到溶剂中,溶液是一种均匀的混合物。溶液是不是就这么简单呢?化学家们继续研究这个问题。
18世纪末,化学家们在实验中发现,并不是每一种溶剂都能溶解任一物质,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具有吸热或放热现象甚至在性质上发生了改变,这说明,把溶解过程说成单纯的机械分散是不恰当的。
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溶液本质的化学说已占主导地位。著名的法国化学家贝托莱在1803年出版的《化学静力学理论》中提出,化合物与溶液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举出溶液、合金和玻璃作为可变组成化合物的例子。他不把溶液看成只是改变反应物状态的介质,而看成是影响反应方向和限度的化合物,把溶解过程看成是溶剂与溶质亲和力相互作用的化学过程。
瑞典化学家贝齐里乌斯指出:一种盐在水中溶解时,由于它的分子扩散到水中,因此吸收热量,但盐与水结合时会放出能量。同一时期一些科学家获得了溶质与水分子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称为水合物。如一些科学家观察到酒精与硝酸锶生成的结晶化合物,乙醚与氯化钾放在一起,摇晃变成的固体结晶,这些事实说明水和非水溶剂都能和溶质形成化合物。后来科学家们发现一些盐溶于水中呈现出酸、碱性。1890年,阿累尼乌斯对此作出解释,这是弱酸或弱碱以及弱酸和弱碱形成的盐溶于水中被水分解BX+H2OBOH+HX,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分别与水离解成的H+及OH-结合,形成酸和碱,使溶液呈现出酸性或碱性,此过程称为水解(hydrolysis)。
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对溶液也进行了研究,他指出溶剂与溶质之间的关系完全是化学性质的。他认为溶液中化合着的物质与分解着的物质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处于化合物的形成与分解的动态平衡之中,因此,不表现化合物的特征。
我们初中的同学对溶液的认识还是粗浅的,只近于18世纪初科学家们的认识。关于溶解过程及溶液深层的奥秘,有待于到高中、大学去学习。
|
上一个化学: 炼铁技术的不断创新 下一个化学: 没有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