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鹰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3-8-21 13:40:05 |
|
|
傅鹰(1909—1979年)
傅鹰是中国胶体化学和表面化学家。傅鹰祖籍福建福州。1919年从北京汇文中学毕业后,进燕京大学学习。1922年赴美密歇根大学留学。1928年获科学博士学位。1945年他再度赴美,继续在密歇根大学研究院工作。傅鹰虽身在异国,但向往真理,热爱祖国。1950年10月,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和研究条件,回到祖国。1954年他任北京大学化学系胶体化学教研室主任。1962年起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编委。
傅鹰教授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特别强调学生要独立思考和动手实验。他提出“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法庭”。并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同时,他在教学中很重视讲授中外科学史,他说:“一门科学的历史是那门科学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因为科学只能给我们知识,而历史却能给我们智慧。”傅鹰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五十年,不仅在学术上有很深的造诣,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和好评。还为我国培养和训练了众多的胶体和表面化学方面的人才。
早在四十年代,傅鹰就以他擅长的热力学为工具,研究溶液的吸附,对固—
液界面和气—液界面的吸附层性质作了多方面的考察,设计了一种计算表面活度系数的方法。五十年代以来,他继续指导学生研究吸附问题,开展了硅胶的制备、吸附和热稳定性、白土的吸附和润湿性质、吸附色谱、金属膜上的化学吸附和红外光谱等研究,并对混和液液面吸附也很关注。
傅鹰在表面化学领域中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曾和他人合作研究鸡蛋清蛋白溶液的表面张力,发现等电点时表面张力有最低点,并利用吉布斯公式,计算出鸡蛋清蛋白分子的横截面积是250平方埃,这是蛋白质界面化学的一项先驱性工作。他还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指导研究生研究表面活:陛剂、气溶胶、铝皂及泥浆的流变等,取得了不少有意义的成果。
傅鹰教授在五十年的教学和科研生涯中所一贯坚持的实事求是精神和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是值得后来者引为楷模的。
|
上一个化学: 戴维 下一个化学: “鬼火”——磷P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