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为什么多为六角形呢?这还得从物理学中水的形状变化说起。
原来,雪花一般是由水汽在小冰晶上凝华增大而形成的,六角形状同水汽凝华的结晶习性有关。众所周知,一般情况下,水的形态变化,总是先由水蒸气凝结为水,再由水冻结成冰。云中水汽遇冷凝结成雨滴,再冷则冻结为冰雹。而雪则不同,大多数是由水汽直接形成冰晶。这种跳跃了液态阶段,由气体直接变成固体的过程,不叫凝结,而叫凝华。
在常温常压下,由水汽凝华而成的冰晶属于六方晶系,它的分子以六角形的为最多。由于冰晶的尖角处位置特别突出,水汽供应最充分,凝华增长得最快,所以便在六角形的冰晶楞角上长出一个个新的枝杈,最后变成了六个花瓣样的雪花或者枝状、柱状、针状、星状雪花。这六方晶体具有四个结晶轴,其中三个叫辅轴,排列在同一个平面上,相互以60度角相交;另一个轴叫主轴,与三个辅轴构成的平面垂直。冰晶在变成雪花前,总是在云中不停地运动着,而它周围的水汽条件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水汽的继续凝华常沿这些轴进行,成为雪花形成的主要物理过程。如果主轴增长快,形成的雪花便呈六角柱状,反之,若辅轴增长快,形成的雪花则呈片状或扇状。
气象科学家经观察计算:1立方米的新鲜雪花中,大约有60亿到80亿个雪花。为什么雪花的形状千差万别呢?原来,各种雪花的形成和出现是与不同的气象条件,特别是空气温度、湿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温度为0℃至—3℃时,生成薄薄的六角板形结晶;在—3℃至—5℃,生成针状结晶;—5℃至—8℃时,生成空心棱柱状结晶;在—8℃至—12℃,生成六角板形结晶;—12℃至—16℃时,生成树枝状或羊齿状结晶;在—16℃至—25℃时,生成六角板形结晶;而在—25℃至—50℃之间时,则再次生成空心棱柱形的结晶。湿度则主要影响雪晶边角的生长情况。湿度大,即水汽含量大时,边角生长较快,有利于星状、树枝状、针状的形成;湿度小即水汽含量小时,边角生长较慢,有利于片状、柱状的形成。由于降雪云中的温度和湿度瞬息万变,产生的雪花也就形形色色、绚丽多姿。
冰晶变成雪花所走过的路程既曲折又复杂,它随着气流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反复运动,周围的温度和水汽条件不断变化,使冰晶增长的部位各不相同。正因为冰晶在产生和增长过程中遇到的温度、湿度以及气流条件千差万别,因而雪花的六角形基本形状也就变得千姿百态了。
来源 化学学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