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教材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考试评价的关系?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0-7-27 23:53:37 |
|
|
说明:当高中化学新课程进入实验区后,一线老师有许多困惑和问题,为了使广大老师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新课程,应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邀请,由教育部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长\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博士生导师王磊教授领衔主编组织实验区的部分化学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共计30余人),收集整理了理解与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100个问题,并通过合作研讨的方式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思考和回答,这是集体的研究成果.有关成果即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化学课程网将陆续选登其中部分有代表性的问题供大家参考.部分问题刊出时会进行再加工和改编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化学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认为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建议教师以改革的精神搞好教学,转变教学观点,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针对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新化学教材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考试评价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们之间建立起新型的相互关系。如何定位和处理教材、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考试评价的关系,直接关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落实,对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至关重要。
新课程标准教材具体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要求,用先进的化学科学理论和知识来充实中学阶段化学课程的内容,打破现有的以知识为中心的内容体系,加强化学与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等当代人们关心的课题的渗透与融合,为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学探究能力的教学情景搭建一个平台,为学生进行知识建构提供了基础结构框架和信息载体。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从生产生活实际入手,用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为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学会用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场深刻的革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法,化学课程的科学探究则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方式。学生学习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操作、调查、搜集证据,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初步结论。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学生学习的科学探究,一是要理解什么是科学探究;二要通过实际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经历过“探究”更喜欢提出问题,使学生喜欢在倾听各方面意见后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善于观察,能对观察得的事物进行细致地评价,他们的思维敏捷,勇于实践,敢于否定自己,乐于与人合作,进取心强。和接受性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但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不等于科学家的科学研究,它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学习科学家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进行学习。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探究情景的创设者,是学生合作学习的的周密组织者和协作伙伴,还应是学生讨论分享的积极引导者,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对学生的回顾、反思,教师要加以具体的指导,帮助他们利用学习档案,记录自己在各次探究活动中的表现(是否热心,能否坚持,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情况,和同学合作的情况,对探究活动的体验等),活动的结果(是否顺利地实现了探究活动计划,问题是否得以解决、原先的设想是否得到检验,能否明晰地表达结果,和同学交流的情况如何等等),看看自己取得了哪些进步。教学的策略与方法;(1) 让学生在实际的探究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2)科学探究理念融入化学学习的全过程中(3)重视构建科学探究的学习情景。
对教学活动和教学效益的评价,是新课程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功能从偏重于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中介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评价方式[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化学: 没有了 下一个化学: 镁离子能与碳酸氢根反应吗?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