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 | 注册
科普之友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科普之友 >> 化学 >> 化学实验 >> 正文  

氨气和发现与合成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0-12-10 13:23:02
 
1727年英国的牧师、化学家哈尔斯(Hales,S.1677-1761),用氯化铵与石灰的混合物在以水封闭的曲颈瓶中加热,只见水被吸入瓶中而不见气体放出。1774年化学家普利斯德里重作这个实验,采用汞代替水来密闭曲颈瓶,制得了碱空气(氨)。
  
  他还研究了氨的性质,发现它易溶于水、可以燃烧,还发现在氨气中通以电火花时,其容积增加很多,而且分解为两种气体;一种是可燃的氢气;另一种是不能助燃的氮气。从而证实了氨是氮和氢的化合物。其后戴维等化学家继续研究,进一步证实了2容积的氨通过火花放电之后,分解为1容积的氮气和3容积的氢气。
  
  19世纪以前,农业生产所需氮肥的来源,主要是有机物的副产物和动植物的废物,如粪便、种子饼、腐鱼、屠宰废料、腐烂动植物等。那时哨石的产量很有限,而且主动用于军工业生产。1809年,智利的沙漠地区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硝酸钠矿床,很快就开发利用。到1850年世界上硝盐的供应,主要是智利。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军工生产的需要,迫切要求建立规模巨大的探索性的研究。他们设想,能不能把空气中大量的氮气固定下来。于是开始设计以氮和氢为原料的合成生产氨的流程。
  
  尤其是在1847年,德国发生了农业危机,首都柏林爆发了抢夺粮食的“土豆革命”,引起了政府重视生产粮食,因而开展了对土壤的研究。在土壤的肥料问题上,曾经流行一种腐殖质理论,认为作物是依赖土壤中的腐殖质为养料的。而腐殖质这种东西只能来源于腐败的动植物体,因此肥料的来源是有限的。当时德国的著名化学家李比希致力于研究植物所需要的碳和氢的来源问题。为此,他对稻草和其它许多干草的分析中发现,植物中含碳的量不是因土壤的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他支持植物中的碳来自大气的观点。他在分析各种植物的汁液时,发现其中都含有氨,同时发现雨水中也有氨。大气中的氮很不活泼,也不能直接被植物所吸收,而氨却容易被植物吸收,因此他判断植物是通过吸收氨来获得含氮养料的。李比希的实验结论,第一,指出腐殖质理论的局限性,把植物氮的来源限制于腐殖质;第二,指出了腐殖质理论的表面性,只知道植物氮来源于腐殖质,而不知道氮是怎样被植物吸收的;第三,指明了开辟新的氮肥源的重要性。
  
  1900年法国化学家勒夏特利是最先研究氢气和氮气在高压下直接合成氨的反应。很可惜,由于他所用的氢气和氮气的混合物中混进了空气,在实验过程中发生了爆炸。在没有查明发生事故的原因的情况下,就放弃了这项实验。德国化学家能斯特(Nernst,W.1864-1941),对于研究具有重大工艺价值的气体反应有兴趣,民研究了氮、氢、氨的气体反应体系,但是由于他在计算时,用了一个错误的热力学据,以致得出不正确的理论,因而认为研究这一反应没有什么前途,把研究停止了。
  
  虽然在合成氨的研究中化学家遇到的困难不少,但是,德国的物理学家、化工专家哈伯(Haber,F.1868-1934)和他的学生勒·罗塞格诺尔(LeRossignol,R.)仍然坚持系统的研究。起初他们想在常温下使氨和氢反应,但没有氨气产生。又在氮、氢混合气中通以电火花,只生成了极少量的氨气,而且耗电量很大。后来才把注意力集中在高压这个问题上,他们认为高压是最有可能实现合成反应的。根据理论计算,表明让氢气和氮气在600℃和200个大气压下进行反应,大约可能生成8%的氨气。如果在高压下将反应进行循环加工,同时还要不断地分离出生成的氨气,势必需要很有效的催化剂。为了探索有效的催化剂,他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发现锇和铀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如果在175-200个大气压和500-600℃的条件下使用催化剂,氮、氢反应能产生高于6%的氨。
  
  哈柏把他们取得的成果介绍给他的同行和巴更苯胺纯碱公司,并在他的实验室做了示范表演。尽管反应设备事先做了细致的准备工作,可以实验开始不久,有一个密封处就受不住内部的压力,于是混合气体立即冲了出来,发出惊人的呼啸声。
  
  他们立即把损坏的地方修好,又进行几小时的反应后,公司的经理和化工专家们亲眼看见清澈透明的液氨从分离器的旋塞里一滴滴地流出来。但是,实验开始时发生的现象确实是一个严重的警告,说明在设计这套装置,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以避免不幸事故发生。哈伯的那套装置,在示范表演后的第二天发生了爆炸。整个设备倾刻之间变成一堆七歪八扭的烂铁。随后,刚刚安装好的盛着催化剂锇的圆柱装置也爆炸了。这时金属锇粉遇到空气又燃烧起来,结果,把积存备用的价值极贵的金属锇几乎全部变成了没有多用处的氧化锇。
  
  尽管连续出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化学:

  • 下一个化学:

  •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比较

    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尝试CO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方法

    2012高考化学复习:具有漂白作用

    离子颜色与原子光谱

    一名高三生的开学计划:没时间额

    美日3科学家因钯催化的交叉偶联获

    铁强化酱油与补铁工程

    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九):溶液

    长度的测量

    化学实验:蔗糖焰火实验

    多角度思考、总结规律、形成思路
    化学实验
    自然地理
    普通自然地理[今日地理]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启用 确定高
    普通自然地理[今日地理]印尼火山喷发灰尘直冲1500米高
    普通自然地理[地震]玉树地震伤亡情况如何? 
    普通自然地理[今日地理]英摄影师近距离拍野生海豚与人
    宇宙奥秘
    [航空航天]美国科学家制定月球采矿计划 或
    [航空航天]天文学家发现96个银河系微星团
    [宇宙探索]科学家发现宇宙最重恒星 爆炸产
    [航空航天]最新研究:火星数十米深的浅层表
    未解之谜
    [未解之谜新闻]牛津公寓地下发现守护神遗骸 距
    [未解之谜新闻]德国天文学家宣称:银河系有20
    [麦田怪圈]英国惊现花朵状麦田怪圈视频
    [UFO飞碟]两知名科学称家外星人曾给人类
    生命科学
    [生物*医学]纳米材料潜在危害首次揭示 恐损
    [生物*医学]全球青年人艾滋病感染率首次出
    [生物*医学]荷兰教授欲研究阿根廷球星梅西
    [生物*医学]研究发现家庭暴力会增加孩子患
    动物世界
    [动物趣味知识]鸭嘴鱼有寄生虫吃了有问题吗 
    [动物世界]狮子王情节南非现实版 狮子和猫
    [动物世界]黑猩猩也会应同伴要求毫不利己
    [动物世界]日本东京动物园明星来袭 迷你版
    科普文章
    [物理教学]浅谈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制定计划跳出题海 优秀老师支招
    [力学]交通安全中的死亡加速度是怎么
    [物理资讯]太阳为什么会发光
    [科学考古]盘锦首次发现600年前明长城构件
    [生命科学]巨型恐龙进食习惯是“囫囵吞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使用本站前必读
    Copyright © 2007 - 2011 科普之友( www.kepu365.com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