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
苯酚显酸性是学生熟知的,但为什么具有同样官能团的醇类却不具有酸性?这个问题显然还是要从结构出发去探究。中学生不具备大л等方面的知识理论,但交流中学生提出了苯环是一种特殊结构,会影响羟基而使其变的容易电离。这时教师就可以即时归纳得出“物质分子中,基团之间是相互影响的”这一重要结论。这对培养学生善于从结构角度思考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非常有帮助的。
中学阶段,我们的学生可以从教材中发现许许多多的问题。我认为,能否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迸发出发现的火花,为今后的学习、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发掘问题,同时应当鼓励、提倡学生发现问题,保护学生的发现热情,并尽可能地解决问题。
二、探究-?提升能力的必备手段
探究是建立在发现基础之上的,鼓励、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应当成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成为一种新的课堂文化,因为它符合现代教育理念。探究不仅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一种能力提升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讲,意义更深远。例举:
(实验探究):加碘食盐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
加碘食盐已进入千家万户,目标是彻底消除碘缺乏病。于是我设计了这节实验探究课。
步骤如下:
1、 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加碘食盐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以下由学生完成)
2、 提出假设:碘元素的可能存在形式。(I-、I2、IO3-及可能的组合,包括先期排除)
3、 设计实验:设计的科学性、试剂的选择、操作的规范性。
4、 现象结论:实验现象,理论解释,得出结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