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人们一提起气体的燃烧就自然会想到纯净的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乙烯、乙炔等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笔者为此设计了一套简易装置;则可用于演示“助燃性”气体在“可燃性”气体中燃烧的实验;它拓展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习兴趣;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燃烧”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1“气体燃烧演示器”的制作与装配
取1根30mm×250mm的大试管;选配一个大小合适的橡皮塞;用不同口径的打孔器在橡皮塞上开出一大一小的圆孔。
往橡皮塞上小的圆孔里插入1根大小合适、长度适宜的尖嘴玻管;将伸入试管底部的尖嘴一端弯成开口朝下(如图1中a所示)的导气管;导气管的另一端与氢气发生装置连接;往橡皮塞上大的圆孔里插入一小段的粗玻管(长约40mm;直径约10mm);
图1
另取一根长约260mm的尖嘴玻管;将尖嘴一端弯成与导管贴近、开口朝下(如图1中b所示)的导气管;使之能在橡皮塞上的通气管自由穿梭;将该导气管的另一端与氧气或氯气的发生装置连接。将以上配件组装成图1所示的“气体燃烧演示器”。
2实验过程与现象
(1)先往a导气管连续通入纯净的氢气;将大试管内的空气排净(试管内空气是否排净;一定要用一段导管与试管口橡皮塞上的排气管连接;并用排水法集气验纯;以确保实验安全);然后在排气管的管口处点燃纯净的氢气;产生淡蓝色火焰。
(2)将b导气管尖嘴导管移进排气管口处;连续通入氧气(或氯气);管口处火焰变大;火焰颜色没有明显变化(通氯气时;火焰变为苍白色;管口处冒出大量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白雾);将该尖嘴导管沿着排气管缓缓移入大试管内的中下部;排气管管口处的火焰熄灭;在尖嘴导管开口处连续排出的氧气则持续地在纯净的氢气中安静地燃烧;火焰几乎无色;但尖嘴弯导管口在高温下被烧红发出红色光(氯气也能在纯净的氢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明亮的苍白色火焰;从排气管口排出大量的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氯化氢并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3)在大试管内将燃有氧气或氯气火焰的b导管管口缓缓伸向a导管口的氢气流;然后置于试管底部;此时b导管口火焰熄灭;在a导管口则产生氢气燃烧的火焰;将b导管管口缓缓外移(经过氢气火焰);移至靠近试管中下部时;a导管口火焰熄灭;在b导管管口则产生氧气或氯气燃烧的火焰。
(4)将b导管的管口缓缓移出排气管口;排气管口又重新出现淡蓝色的氢气火焰;而b导管的氧气火焰则熄灭;完成了一个实验循环;火焰位置发生了4次变化。
综上可见;在气体已经发生燃烧的“气体燃烧演示器”中;当a导管和b导管分别连续通入纯净的“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时;只须改变b导管管口在试管内的位置;即可实现火焰位置的转化。该演示可以反复交替进行;现象直观、有趣。
3实验结果的启示与思考
(1)实验结果表明;纯净的氢气可以在氧气或氯气的氛围中安静地燃烧;而纯净的氧气或氯气也可以在氢气的氛围中安静地燃烧。由此可见;现行教材在气体的燃烧反应中;介绍哪些气体具有“可燃性”;哪些气体具有“助燃性”的表述是不确切的。参加燃烧反应的物质所表现出的性质中;只有氧化性和还原性才是确定的。
(2)从概念上看;具有发光、放热外观特征的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叫做燃烧。温度达到着火点;参与反应物质(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互接触;这是燃烧的2个必要条件;但并非燃烧的充要条件。例如氢气要在氧气(或氧气要在氢气)中燃烧;氢气与氧气必须相互接触;同时温度要达到着火点;两者缺一不可。但若同时满足这2个燃烧的必要条件;未必就能发生燃烧。如氢气与氧气相互混合;两者已相互接触;一经点燃温度则达到着火点;而此时发生的反应现象却是爆炸而不是燃烧。
4实验注意事项
(1)甲烷、乙烯、乙炔与氢气一样;也可用于与氧气之间燃烧反应的演示。
(2)观察气体燃烧现象时;a导管和b导管的导管口不要靠得太近;才能看清是什么气体在什么气体中燃烧。
(3)点燃大试管橡皮塞上排气管管口的任何可燃气体之前一定要检纯;以确保实验安全。
(4)将a导管和b导管在试管内的导管口做成尖嘴朝下的形状;有利于反应产物及时排出;以确保燃烧反应能够持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