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Cu(OH)2制备实验的研究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3-5-22 19:06:52 |
|
|
1问题的提出
试管里倒入2mLCuSO4溶液,再加入几滴NaOH溶液,立即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再将沉淀加热会分解生成黑色的CuO。这既是初三化学的一个演示实验,又是高一书后的一个学生实验。
可是不少教师按此步骤进行实验,所得到的沉淀物外观看上去不是蓝色,而是像碱式碳酸铜一样的浅绿色;将此沉淀物(浊液)加热直至煮沸,都观察不到有分解变黑生成CuO的迹象。这是为什么呢?
过去把铜盐(如CuS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认为是理所当然地生成Cu(OH)2沉淀的简单反应,仔细研究实验过程和观察实验现象表明,这个反应(实验)并不简单,还有许多我们曾经疏忽了的基本问题值得研究。
2实验·过程·现象
先配1.0mol/LCuSO4溶液与2.0mol/LNaOH溶液各100mL备用(质量分数:CuSO4~14%;NaOH~7.3%)。
[实验1]在7个小试管里分别加入10滴1.0mol/LCuSO4溶液,在不断振荡条件下分别滴入同量的2.0mol/LNaOH溶液,实验观察现象记录于表1(实验时室内温度8℃~9℃)。
表1
[实验2]把实验1的各序号试管放入70℃~80℃的热水中观察:1号、2号试管中的绿色沉淀无任何变化;3号~7号各试管中的蓝色、深蓝色沉淀迅速变黑生成黑色CuO。
[实验3]加热煮沸1号、2号试管中的绿色沉淀,不见有分解变黑生成CuO的现象发生。
3实验分析
(1)铜盐(如CuSO4)溶液与强碱(NaOH)溶液相混合,因2种试剂的相对用量的不同生成2种不同的沉淀物:当NaOH溶液过量时生成蓝色沉淀物;当CuSO4溶液过量时生成绿色沉淀物。
(2)蓝色沉淀物不稳定,即使是在室温条件下放置也会缓慢分解变黑;绿色沉淀物具有对热的相对稳定性,它的悬浊液即使是在长时间的煮沸条件下也不会分解变黑。
(3)很容易确定蓝色沉淀物的成分是Cu(OH)2,绿色沉淀物是溶解度极小的碱性铜盐,其成分有资料报道是Cu4(OH)6SO4,以下实验可以作证。
[实验4]把绿色沉淀用蒸馏水多次洗涤,至洗涤液中用BaCl2溶液检验不出SO42-后,用稀盐酸溶解绿色沉淀,此时再用BaCl2溶液检验,溶解液中有大量白色BaSO4生成,示绿色沉淀中有SO42-。平行的对比实验表明,蓝色沉淀不具有绿色沉淀的这种性质(检验不出SO42-)。
(4)对于是否可以用CuSO4与氨水反应来制Cu(OH)2,傅鹰著《大学普通化学》(下)562页与尹敬执等合编《基础普通化学》(下)565页上有着2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前者认为是最好的方法,后者认为“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氨水,并不能得到氢氧化铜”。实际情况是:当加入氨水的量少时是生成绿色的碱式硫酸铜〔Cu2(OH)2SO4或Cu4(OH)6SO4〕沉淀;当加入氨水的量多时,沉淀又会溶解生成深蓝色的CuSO4·4NH3·H2O。因此,在CuSO4溶液中加入氨水,实际并不能得到真正的Cu(OH)2沉淀。
4教学思考
(1)按教材所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步骤和方法:“试管里倒入2mL硫酸铜溶液,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一般说来,这样生成的沉淀只能是绿色的碱式硫酸铜〔Cu4(OH)6SO4〕,致使观察不到Cu(OH)2的后续热分解现象。对于这个教学实验,建议改成:“试管里倒入2mLNaOH溶液,滴入几滴CuSO4溶液”,以确保是在NaOH过量的情况下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
(2)碱与铜盐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不是蓝色,且沉淀不被热分解的事实告诉我们:有时大家认为简单的问题,其实并不一定很简单;有时大家认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实际并未完全解决;有时一些司空见惯的简单实验在若干实验者的手上经过,似乎没有多少创新的余地;但是,只要我们抱着存疑求真的态度,亲自动手去实践,或许可以从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丁肇中教授曾经讲过:“基本知识上的突破不是常有的事”。他特别强调指出:“科学需要实验精神!”这或许就是研究这一则实验给我们留下的教学思考。
|
上一个化学: 加热过氧化氢溶液生成氧气的检验探究 下一个化学: 没有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