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体验快乐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0-9-10 11:40:18 |
|
|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化学中的实验教学,为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基础知识,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实验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科学态度的有效途径,更为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实验教学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甚至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心路历程。所以,我围绕实验这个中心进行了为期六年的研究。在我的实验教学中,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享受学习的乐趣。在我看来,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一门艺术,这门艺术的恰当应用使学生获得了专属于化学学科的快乐体验。
一、体验实验本身的快乐
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育,初见试管、烧杯、漏斗、铁架台、酒精灯,学生感到的只是新奇,待把它们一气呵成组装成实验装置,学生再来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着实被实验装置的造型美所打动。实验中还有镁带的燃烧、宝石般的胆矾、奇异的铜树这样的千娇百媚,更有氢气爆炸的惊心动魄。有谁能忘记这奇妙的美的感受呢?开辟"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了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精盐和碱面(NaHCO3)等。这些活动在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特的兴趣、爱好的基础上,适应每一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殊需要,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二、师生关系和谐的快乐
这其中体现了民主教学的原则。由于教师具有对知识的一定权威性,学生常常觉得老师高高在上,使人亲近不得。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容易形成最天然的人际关系,是教师“蹲下来”倾听学生心声的大好时机。有学生学完《空气》之后,联想到家里的冰箱、洗衣机等电器外壳容易生锈,自家的墙壁也容易起皮、发泡,问老师是否与空气污染有关。我在国庆长假期间给他布置了一个社会调查的作业。他首先调查了周边工厂,得知这些工厂以烧锅炉提供蒸汽,他的推测是煤里可能含有超标的硫,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硫形成酸雨。待亲自到堆放煤的地方一看,发现煤周围的地和墙的边缘都被浸染上了一圈淡淡的黄褐色,基本验证了他的猜想。师生间的互动实验过程中,学生被教师准确的实验准备、娴熟的实验技巧、贯穿始终的镇定自若所折服。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已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再加上对学生的不断支持和鼓励,有效维持和强化了学习活动。
三、渗透想象的快乐
化学学习中,学生苦于对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想象。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模拟分子、原子、电子的结构和运动,学生仍感力不从心。如果借助氨水使酚酞变红和教室洒香水等简单的实验后,情况就不同了。他们想象这些分子的运动是“长着翅膀的小精灵在飞翔”,这个“小精灵”还能分化成更多的“小小精灵”……能够水到渠成地说明、解释物质变化的现象和规律。又如学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时,学生将盛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扣在装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反应后氢氧化钠溶液进入试管,直观生动的实验现象给学生带来了活的知识,这和以往生硬的记忆相比,的确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探索实验的快乐
对实验的好奇心,刺激了学生的探索行为。即使是实验中的失误,教师也不要放弃机会,鼓励学生独立发表意见和想法,尽可能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后,通入石灰水中检验,没有看到预期的浑浊现象。这其中孕育了一个讨论的大好时机:参加反应的物质只有两个,究竟是二氧化碳不纯?带有什么杂质?抑或是石灰水已变质?学生模仿科学家的研究方式,体验着探索自然的快乐。讲氧气时,有少数学生呼吸到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得到的氧气,发现有明显的异味,这样很容易争论得知集气瓶中不是纯净的氧气,自然会去探索这个热分解反应的副反应,不再是只注意反应的某一局部,而从事物的全局来考虑,培养起敏锐的洞察力和全局思考问题的好习惯。长此以往,学生已初步具备科学家的思维品质,虽显稚嫩,却着实可喜。
五、创新实验的快乐
由于化学实验本身的特点,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优势。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无论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索性实验,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做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一般要经过“提出问题→质疑→实验观察→推理→创新”的过程。如设计区分食盐水和酒精溶液的实验方案,可以利用密度、气味、沸点、导电性、挥发性、可燃性来区分,也可以根据AgNO3等试剂对溶液的特殊反应现象来区分,还可[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化学: 化学演示实验的探索性思考 下一个化学: 中学化学实验的初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