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课:关乎学校质量的一个窗口 |
|
|
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0-9-14 12:19:36 |
|
|
对一所学校而言,教研工作的重头戏就是抓好教研课。我们认识一所学校,不是从它所提供的文字材料的叙述中去认识,而是从教师开始,认识教师又是从听教师教的教研课开始。因而,教研课与教师、学校三者之间有一定的依存关系,即课堂育名师,名师创名校。基于上述关系,一个学校教研处狠抓教研课的管理,当属情理之中。
在实际工作中,实施起来会遇到一定阻力。领导和教师们不大理解,有的甚至还有抵触情绪,如教学任务这么重,哪有时间上教研课?教研课年年搞,重形式,有什么价值?面对牢骚满腹的教师,我该说些什么呢?为什么年年要上教研课,教研课的价值何在?如何引导教师上好教研课?我的体会是,教研课有三个方面的功能,作用不可估量。
教研课的促进功能。首先,能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教研课大致要经过讲、评、议三个阶段,要想在评、议阶段获得好的评价,或者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教者的教学特色,讲课之前,主讲教师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如教学设计的准备、文字材料的准备、学具的准备,等等。实际上,课前有意识地准备,就是教师本人自觉学习、自觉积累、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过程。同样,参加教研的老师要想在评、议互动阶段做到言之有物、高屋建瓴,则必须对教材文本烂熟于胸,必须对教师执教能力有所了解,这样,在总结和点评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和有的放矢(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否则,评课、议课时就会你一言,我一语,发言没有中心,没有针对性,起不到教研的作用。其次,能促进教师心理成熟。主讲教师在面对学生与成人时,心态是不一样的。有同行听课,也会产生害怕、紧张、焦虑、患得患失的心理。如果学校经常开展教研活动,教师参加教研课的机会增多的话,就会帮助他们逐渐消除不安或烦躁的情绪,逐步提高教师的心理适应能力,进而促使他们转变心态,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教研活动。
教研课的反思功能。反思是一种梳理,是一种解剖,是对自己或他人已有的教学行为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反省。教研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参照系,既可对照别人反思自己,也可对照自己反思自己。反思时,一要注意放下架子,不要认为“我的话就是绝对的真理,绝对的权威”,要注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比如,我们曾就“教研课是以试验性为主还是以展示性为主”进行了激烈讨论,通过讨论与反思,大家认清了二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依课而定,依人而定”的思想逐步明晰。二要不怕丢面子,虚心向能者、智者学习。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在转化中渗透理念,感受理念的魅力,形成自己的风格。
教研课的选拔功能。教研课既能锻炼人、激励人,也能发现人、造就人。许多名家、名师都是通过教研课这个平台,向世人证明了自己,同时也成就了自己。教师之间,无论是在师德、学识、教艺,还是在文本处理、课堂调控、运用多媒体等方面,确实存在着一定差别。如何把更优秀的人才选拔出来?教研课是一种最直观也是最有效的手段。我认为,教研课不应该限年龄、限男女、限职务,只要是学校的教师,就有义务、有必要到教研课这个平台上来展示身为人师的从容、智慧、思想与灵魂。正因为它有选拔功能,所以正确的引导也非常重要。
开展教研课必须摈弃几种做法:
一忌教而不研。这种自大的做法,只会使学校教研工作由积极走向消极,由进步走向退步。长此以往,讲课者就会敷衍塞责,听课者就会各行其是,教研工作成为死水一潭。
二忌研而不强。主要指两点:一是管理层组织能力不强。通过教研课,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取得什么效果,作为管理者心中没有底,大家说到哪里算哪里,结果是说了也白说。二是老师们对师师互动比较懈怠,缺乏热情。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文本不熟,课标把握不准,怕得罪人,等等。这种教研互动,挖掘得不深,沟通得不畅快,使讲、评、议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忌好高骛远。作为教师,谁都想在国家、省、市级优质课比赛中一鸣惊人,获得大奖,这种愿望是美好的。但是,光有这种愿望还不行,还必须要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最基本的条件就是上好每一次、每一节教研课。只有通过不断尝试、打磨、锻造,才能在教研课中不断推陈出新,创造更好的成绩,走得更高更远。
|
上一个化学: 化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下一个化学: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问题设计? |
|
|
|
|